首页 > 灵异恐怖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285章 擒获“孙黑子”:新中国故宫盗宝死刑第一案

第285章 擒获“孙黑子”:新中国故宫盗宝死刑第一案(2/2)

目录

当他艰难爬行至绘画馆西南角的围墙时,一束强光突然直射面部,刺目的光线让他瞬间失明。

\"不许动!动就开枪了!\"墙下传来威严的喝令。

孙国范顿时僵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墙下脚步声四起,无数手电光束将他照得无所遁形。

几名民警迅速架梯而上,将这个胆大包天的盗贼擒获。在他被带下墙头的那一刻,背包中的金器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仿佛在诉说着这个不寻常的夜晚。

经现场清点,孙国范背包内尚有1只金酒杯、4只金碗;侦查人员在房顶找到2件金手炉盖,墙下寻回两枚金印。

所有赃物过秤,总重达48斤。其中最珍贵的当数那方\"皇后之宝\",不仅重量惊人,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然而,抓捕过程的顺利与后续的审讯形成了鲜明对比。孙国范是个狡猾的惯犯,审讯过程异常艰难。

他先是自称张振昌,山东济南人,以修自行车为生。当预审员追问细节时,他又改口称自己叫徐学达,是山东桓台县的农民。

\"俺家中有老婆和三个孩子,\"他声情并茂地编造着故事,\"今年4月背了70斤地瓜干到天津,想卖了换点棉花。

人家说俺私自卖东西违法,把地瓜干给没收了。俺走投无路,这才上了北京偷皇宫来了。\"

警方立即联系山东桓台县公安局核查,对方回复确有其人,但孙国范对当地情况的描述漏洞百出。

最关键的是,指纹鉴定结果显示,他的指纹与1957年兰州万元手表盗窃案、1959年郑州巨款盗案现场遗留的指纹完全一致。

在确凿证据面前,孙国范仍负隅顽抗,又编造出新的身份:\"我不叫徐学达,叫徐学蓉,老家是山东桓台县锁镇公社徐家村的。生父徐文易是西安人,我是他和济南一个女人的私生子……\"

经过十六次审讯,这个惯犯终于崩溃。他要了一支烟,狠狠吸了几口后将烟头摔在地上:\"我算是服了你们几位了!以前走南闯北偷东西,被抓住七回,从没说过实话,最后都放了。这回,我看是过不去了。\"

他最终交代了真实身份:孙国范,外号孙黑子,河南舞阳县人。1949年从国民党军队携枪潜逃,抢劫典当行时杀害老板,越狱后流窜多地作案十余年。

1962年12月,孙国范被依法判处死刑,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因盗窃故宫珍宝被处决的罪犯。

而此案也标志着故宫安防正式进入人防、物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新时代,为中国博物馆安防工作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