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今日朝议决策者,皇太孙是也!(2/2)
文武百官朝着太子看去,却见太子殿下同样一脸期待地盯着玉阶之上,但却不是在看陛下,而是在看皇太孙。
这让他们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怎么回事,今日早朝真正的决策人,不是陛下,难道还能是皇太孙吗?
“黄册该立。”
朱雄英在理清头绪后,不紧不慢地开口。
“税目还是太杂了。”
黄册是以人口与田地为主的。
但官绅不在其列。
尤其是黄册登记的最终解释权,掌握在里长手里,目前来看,三代人里面不会出现问题。
在爷爷和爹爹的强压下,弄虚作假,偷税漏税的少,可之后呢。
朱雄英可不想自己以后还想为税法的事情烦忧,想改革的时候,被“祖制”这种话柄卡脖子。
【爷爷,爹爹,利用登记黄册时清丈土地,上承唐代两税法,再加上赋税折算现银的现有制度,直接施行一条鞭法。】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
不懂这一条鞭法是什么意思,但这个名字听上去,就挺合他们的胃口。
【一条鞭法是把各州县的田税、徭役还有其他的杂税,全部折算成现银来收,另外,不再交人头税了,全部按照产出交税,这样无地的少地的也能多吃几口饭。】
除了一条鞭法,朱雄英还借用了后来借用一条鞭法所制定的摊丁入亩,即地人合一的税收法子。
只是这些制度也有利弊,朱雄英便按照刚才捋好的思路,接着往下说。
【不用交人头税了,人口爆发是一定的,未来商绅发展势力很强,民生发展也要跟上,徭役就按以工代赈的法子来,不能让地方官府扒这一层皮,统一由地方官府提出申请,朝廷负责派发。】
许多地方官府,曾利用这一点,将民生的力量拿去干私活。
既然要结束皇权不下乡的时代,那就必然下些猛药!
百姓减免了赋税,任由那些不支持的官府和商绅,想要教唆百姓抵抗也是无用的。
但是,朱元璋听到这里,还是有一事不解,只能小声和朱雄英交流。
“乖孙,咱要是免了这么多税,那咱还能收什么税,总不能光靠你给咱挣钱吧?”
那当然不能!
朱雄英又不是摇钱树,摇了摇脑袋,就能给大明想出源源不断的生财之道。
但是!
有人能!
【爷爷,你换个思路呢,虽然不收人头税,不收田税,但大家已经不处于以物易物的年代了,只要有商品流通做买卖,就能收商税,还有就是,谁家地多收入多,也可以按照一定数额收税,多劳多得,但朝廷保护他们这些财富不被得不到的人迫害,是不是应该收一些税来维持稳定呢?】
“乖孙,你这么一说,怎么感觉像是在劫富济贫呢?”
朱雄英见老朱误解了自己的想法,双手抱臂,一本正经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