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招揽倪元士,陆羽的诚意(求月票推荐票)(2/2)
立项研究芯片、光刻机是需要领路人的,对行业内部足够熟悉的人。
如果让陆羽从0开始搞,那意味着从沙子开始搓芯片。
不是做不出来,而是时间线会无限延长。
“一个让人忽悠瘸了的小老头,看来想要把他请过来,是得拿点真东西给他看。”
陆羽并不计划跑一趟。
从王野话中不难判断出他性格。
面对这种心中有所求的技术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吸引他过来。
而现在的陆羽。
手里恰恰有每个懂技术的人看了都会发狂的宝贝。
……
申城,地下室。
倪德海看着显微镜下的“镜子”,摇了摇头,又失败了。
肉眼看起来已经极为光滑,但在显微镜下却是无比的粗糙。
站在倪德海身边,是位绑着高马尾的白皙女孩,正是刚从国外回来的倪初旋。
她小心翼翼将那枚镜片取下来,“是配比出了问题吗?”
“应该是,光滑度差太多了,要是能亲眼看看阿斯麦的浸入式光刻机就好了。”
越是在这个领域研究。
倪德海越是能感受到和国外的差距有多大,追赶有多困难。
曾经,国际上光刻光源困在193长达20年。
最终台积电在2002年提出浸入式光刻方案,成功解决问题。
阿斯麦凭此击败尼康,成为新一代光刻机霸主。
而02年的时候,国内刚刚启动193光刻机项目,落后国际水平20多年。
时间到了现在(2009),阿斯麦已经熟练掌握浸没式光刻技术,能达到45以下的制程芯片生产,技术更是实现断层的垄断。
而大夏国内的光刻机最前沿的水平,还停留在90。
即便落后这么多,核心部件都依赖蔡司、cyr等国外公司。
在《瓦森纳协定》下,这些高精尖的部件在大夏是买不来的。
倪元士想做的,就是摆脱对他们核心部件的依赖,实现自研。
但是,太难了。
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只能是不停试错,不停实验,像是撞大运一样去寻找解决方法。
无疑极其烧钱,极其耗费精力。
社会上四万亿基建计划的提出,大夏陷入房地产发展的热潮,倪元士这种搞科技的更没人搭理。
倪初旋收拾着实验仪器,“爷爷,上去休息休息吧,别把身体搞垮了。”
“唉,如果身体垮掉能换来光刻机的进步,我是愿意的。”
倪初旋没有吭声。
在国外留学,她见识到了半导体领域的差距,是近乎全面的落后。
半导体又是现代集成电路的基础,即芯片。
那种差距,再加上国内的风气,使她不由怀疑国内能追赶上吗?
等爷爷这代人去世后,还真有人愿意做这种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事吗?
倪初旋找不到答案。
陪着爷爷来到客厅坐下,倒上茶水后,正准备看会儿电视,门铃忽然响起。
“你好,有你们的快递。”
“请在这里签名。”
一般快递是不送上门的,这种情况都是特快专递。
倪初旋看着寄件地址是汉城陆羽,收件人是自己爷爷。
“爷爷,是汉城的快递,对方叫陆羽,你认识吗?”
倪德海摇摇头,“不认识,先拿进来看看吧。”
将快递拆开,里面放着的是光盘,和简单一封信。
信上只有寥寥几行字。
倪元士,我是汉城电子信息技术学院的校长陆羽,诚挚邀请您加入我们学校的光刻机芯片研究实验室。我希望您在看过光盘中的内容后,再做决定。
看着飞扬的字迹,倪德海眉头微皱,又是来骗取项目资金的吗?
抬手就准备把信丢掉。
倪初旋却是拦住了他,“等等爷爷,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里听过,先看看光盘的内容吧。”
将光盘插入DV。
视频很快呈现出来,画面中央静静摆放着一块黑色长方体。
画面外,不断有人拿着种种工具测量,得出的数据比永远是无比精准的1:4:9。
黑色长方体带着一股无法形容的神秘与傲慢,静静立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