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燕子李三外传 > 第418章 致命的投掷

第418章 致命的投掷(1/2)

目录

二师姐搀扶着受伤的李三,两人踉跄着躲到一棵巨大的古树后。树干粗壮,足以暂时遮蔽两人的身形。李三脸色苍白,额上沁出冷汗,左肩处的衣衫已被鲜血染红,他咬着牙,忍着痛楚。

就在这时,只听得四周脚步声杂乱响起,夹杂着凶狠的日语呼喝。密密麻麻的日本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从树林、草丛、土坡后涌了出来,瞬间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包围圈,足足有六百多人,水泄不通。刺刀在稀疏的月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寒光,如同一片死亡的森林。

为首的谷泽小队长,身材矮壮,留着仁丹胡,一双小眼睛里闪烁着残忍而兴奋的光芒。他大步上前,一手按着军刀刀柄,一手指着大树,爆叫道:“抓住他们!抓住那两个飞贼!别让他们跑了!要活的!”(日语,此处意译)他的声音尖锐而充满戾气。

“哈依!”周围的鬼子兵齐声应和,声音震得树叶簌簌作响。

“砰!砰!砰!”没有任何犹豫,鬼子们开火了。子弹呼啸着飞来,密集地打在古老的树干上。“噗噗噗噗……”沉闷的声响接连不断,木屑纷飞。巨大的树干剧烈震颤,瞬间被凿出了数十个新鲜的弹孔,树皮被撕开,露出里面白色的木质。子弹有的穿透了较薄的部位,从另一侧飞出,带起尖啸。

二师姐紧紧搂着李三的腰,将他护在里侧。她的身体紧贴着粗糙的树皮,头极力偏开。李三则靠着树,艰难地移动脚步,利用树干的弧度规避。子弹几乎是擦着他们的衣角飞过,灼热的气浪烫得皮肤生疼,但竟奇迹般地没有一颗击中他们。二师姐眼神锐利,耳朵微动,仔细分辨着子弹的来向,每一次闪避都恰到好处。

谷泽小队长看着两人在弹雨中惊险万分地闪转腾挪,每次都觉得必中,却每次都落空,他脸上的暴怒渐渐被一种猫捉老鼠般的戏谑取代。他举起手,示意停止射击。

枪声骤然停下,只有硝烟味和树木烧焦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谷泽小队长点点头,嘴角扯出一个残忍的笑容,他用生硬的中文夹杂着日语说道:“吆西!果然名不虚传,支那的飞贼,轻功大大得好!”他环视四周的士兵,“就这样用乱枪打死,未免太可惜了,浪费了这身功夫。诸君,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猫抓老鼠的游戏!”(此处混合语言,意译其内容)

他猛地抽出自己的军刀,指向树后,喝道:“全体都有!放下枪,拔出你们的刺刀!”(日语)

“锵啷啷——”一片金属摩擦声,鬼子兵们纷纷将步枪斜挎或放下,熟练地拔出了腰间的刺刀或步枪上的刺刀,握在手中,寒光闪闪。

谷泽的脸上充满了变态的兴奋:“大家集体!把刀,对着他们,甩出去!我看他们还能怎么躲!看看是他们的轻功快,还是帝国的刀锋快!”(混合语言,意译)他想象着数百把刺刀如同飞蝗般射出的场景,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

就在这时,他身边一个年轻的一等兵脸上露出焦急和担忧的神色,他上前一步,压低声音急切地劝阻道:“小队长!请您三思!不能这么做啊!支那人太狡猾了!他们的轻功非常诡异,万一这样没能立刻杀死他们,反而给了他们突围的机会!他们可能会趁着我们投掷后的空隙冲出来,或者借机逃向别处!还是直接用枪射击,或者逼近围捕更稳妥!”(日语,意译)

谷泽小队长正在兴头上,被下属当众质疑,顿时觉得面子挂不住。他猛地转头,恶狠狠地瞪着一等兵,眼中满是凶光:“八嘎!你是在质疑我的命令吗?!”他咆哮道,“帝国的军人,难道还怕两个受伤的支那飞贼?他们的轻功再好,能同时躲过几百把刺刀吗?这是命令!执行!”(日语)

一等兵被吼得不敢再言,只得惶恐地低下头:“哈依!”但他紧握刺刀的手,却微微有些颤抖,眼神里充满了不安。

谷泽不再理会他,转身面对包围圈,高高举起了手中的军刀,脸上带着胜券在握的狞笑,目光死死锁定了那棵千疮百孔的大树,仿佛已经看到李三和二师姐被扎成刺猬的模样。

所有鬼子兵都举起了刺刀,做出了投掷的姿势。数百个冰冷的刀尖对准了同一个方向,空气中弥漫着一触即发的杀机。只等谷泽一声令下,便是刀如雨下!

树后,二师姐和李三背靠着树干,能清晰地听到外面的对话和命令。二师姐的呼吸微微急促,她侧头看了一眼脸色更差的李三,眼神决绝。李三艰难地对她点了点头,示意自己还能撑住。

下一秒,谷泽的嘶吼声划破空气:“投——!”

刹那间,数百把刺刀撕裂空气,带着鬼子兵们的嚎叫,化作一片密集的死亡金属风暴,闪烁着无情的光芒,从四面八方,朝着那棵大树及其后方区域,铺天盖地地倾泻而去!

就在谷泽小队长“投——”的命令尾音还未完全消散的刹那!

“嗖——!”

一把尤为迅疾、力道凶狠的刺刀,撕裂空气,带着死亡特有的尖啸,从众多飞来的刀锋中脱颖而出,精准无比地直刺向背靠大树的李三的胸口!这一刀,角度刁钻,速度极快,显然是鬼子中老练之辈所投。

李三虽身负枪伤,脸色苍白,但习武之人的耳力和对危险的直觉远超常人。他的耳朵猛地一动,几乎在刺刀破空声传来的同时就判断出了它的轨迹和目标。千钧一发之际,他原本因伤痛而微佝的身体猛地绷紧!

“三儿!”二师姐失声惊呼,下意识就想扑过来推开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