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 > 第187章 一个军阵能用两百年。

第187章 一个军阵能用两百年。(1/2)

目录

李今越和赵玲一行人来到中军大帐时,帐内已经不复昨日的热闹。

绝大多数的将领都已奔赴前线,偌大的帐内,唯有李世民、朱元璋、朱棣三位帝王,以及一身戎装、神情肃穆的岳元帅,依旧围在沙盘前,推演着战局的每一种可能。

见到她们进来,正在与岳飞交谈的李世民率先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你们来了,不多歇息片刻?”

“多谢太宗关心,不过,我们的生物钟就是这样,已经习惯了。”赵玲答道,她的目光扫过沙盘,开门见山地问:“听说清军主动出城了?战况如何,有什么我们能帮上忙的地方吗?”

朱棣闻言,大手一挥,颇有些豪气地笑道:“放心,跳梁小丑罢了。他们以为靠着几千兵马,就能冲垮我们的炮兵阵地?简直是异想天开!”

李世民也笑着附和道:“正是如此,你们昨日奔波劳累,不如多休息休息,养精蓄锐。”

赵玲却摇了摇头:“不必了,我们也休息够了。不知,联军准备何时攻城?”

几人闻言也没有隐瞒。李世民神色一正,沉声道:“等正午一过,便立刻攻城。后方赶制的壕桥和云梯已准备得差不多了。只是云梯车之类的重型器械,因时间紧迫,来不及制作。我军在兵力上与清军相比有天然的劣势,必须速战速决,尽快拿下红中城,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他顿了顿,指向沙盘的东西两侧:“东线的东风城和西线的西风城,因清军战线拉得太长,兵力不及,现已被光武帝和卫、霍两位将军拿下。卫霍两位将军更是希望主动出击,如今汉武帝已派飞将军李广前去接管东风城防务。只待我等拿下红中城,便可形成三路齐出的态势,对清军展开全面进攻。”

一番话说得众人心头振奋,赵玲和李今越她们点了点头,总算对整个战局有了清晰的了解。如今确实没有需要她们立刻执行的任务。

赵玲思索片刻,再次开口提议:“既然如今并没有我们可以执行的任务,不知我等能否到前线去观察观察战局?”

李世民等人自然没有意见。

一旁的朱棣立刻朗声笑道:“也好,朕正好也想去看看前线的战况,不如就由朕亲自带你们去吧!”

始终沉默的朱元璋闻言,也微微颔首,算是同意了。

随即,朱棣便点了几个亲兵,领着赵玲几人翻身上马,朝着营地右侧的一处高地驰去。

一行人很快便抵达了目的地,此处是一处被联军占领的制高点,视野开阔,从这里俯瞰下去,整个战场几乎一览无余。

放眼望去,联军与清军的阵线壁垒分明。

双方的骑兵在侧翼的平原上纠缠厮杀,但此刻,那些侥幸存活的清军骑兵也正狼狈不堪地脱离战斗,向着自家的主阵地侧翼逃窜。

而在两军阵前的开阔地带,清军的步兵阵型停滞在距离联军阵地至少三百米开外的地方,不敢再向前一步。

从联军阵地前一百五十米到二百米的这片区域,俨然成了一道死亡地带,横七竖八地躺满了清军的尸体。

显而易见,清军刚才那波气势汹汹的试探性进攻,以一次彻头彻尾的完败而告终,连联军阵地的边都没能摸到。

就在这时,红中城那高大的城门再次缓缓打开,吊桥落下。

又一支援军从城内涌出,迅速补充进前方的阵列之中,看那阵仗,此刻城外的清军总数已经逼近五千人。

朱棣举起手中的望远镜,沉声说道:“看来是城里的守将不服气啊,又派人出来了。”

李今越看着清军重新整顿的阵型,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嗤笑。

这声轻笑没能逃过朱棣的耳朵,他放下望远镜,转头问道:“今越姑娘可是发现了什么?”

“那倒不是。”李今越摇了摇头。

她转头看向朱棣,反问道:“Judy陛下觉得,此前攻势受挫,清军初战受挫,如今又增派了援兵,他们会换一种进攻方式吗?”

朱棣沉吟片刻,理所当然地答道:“战场瞬息万变,别说是攻势受挫,便是敌军阵中稍有异动,为将者也当立刻做出应对。”

“陛下说的不错。”李今越笑了笑,眼神里却带着一丝玩味,“但我猜测,这些清军的阵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哦?为何如此笃定?”朱棣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李今越却没有直接回答,她闭上眼睛,缓缓说道:“陛下不妨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清军的阵型应该是这么布置的,第一阵:火枪兵,五到六列。侧翼,为火枪骑兵,负责两翼机动。”

朱棣立刻举起望远镜,仔细看去,片刻后,他脸上露出一丝惊讶。清军重新组织的阵型,果真如她所言。

“第二阵,应为前锋营与八旗护军,虽装备了部分火器,但主力依旧以刀盾长矛等冷兵器为主。”

“第三阵,是重甲骑兵与刀斧手。”她睁开眼,看向朱棣,问道:“朱棣陛下,我说的可对?”

朱棣放下了望远镜,脸上的表情已经从惊讶变成了震惊。

他忍不住赞叹道,“分毫不差!今越姑娘,你是如何知晓的?”

“我怎么知道的?”李今越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语和一股难以言喻的心情说道:“清军特么的两百年,整整两百年,几乎都是用这个破阵型打的仗。但凡对他们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该怎么揍他们。”

朱棣整个人都听傻了。

“哈?”他不敢置信地反问,“就这个阵型?就这个刚刚被我军摁在地上打的阵型,他们用了两百年?”

“对的,离谱吧!”李今越无语地点了点头,继续解释道:“清朝初期之所以能靠着这套阵法取胜,主要依赖的是当时相对先进的火器,尤其是在雍正朝,引入西洋火器后,这套战术的威力达到了顶峰。”

“呵呵,可到了乾隆时期,文字狱兴起,思想僵化,他们的火器发展就彻底停滞不前了。那时候的清军火器已经基本不具备优势了,乾隆能打赢的仗,几乎都是靠着华夏庞大的国力活活拖垮对手。哼,就这样,他还沾沾自喜,自诩什么‘十全武功’。”

听到“思想僵化”这个词,朱棣的眼神微微一凝。他想起了之前李今越和林幼微在天幕上讲过的话,大明的后世,似乎也陷入了类似的困境,而那苗头,正是从他父亲那时便种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