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 > 第199章 来!干!与童年

第199章 来!干!与童年(2/2)

目录

秦良玉端起碗,与她们轻轻一碰,一饮而尽,脸上露出一抹笑意:“无碍,而且跟你们在一块,我会更轻松一些。”

小队的其他人也是十分高兴的相视一笑,毕竟能得到这位传说中的女将军的亲近,她们心里也是十分开心。

就在这时,舞台上走上了一名身穿迷彩服,戴着一副斯文的眼镜,怀里抱着一把木质的、造型奇特的“乐器”的男子。

与此同时,遥远的玄猫城。

联军的参谋部外,一面巨大的光幕正清晰地映照着红中城的庆功宴。

嬴政、刘彻、杨坚、赵匡胤、武则天等一众帝王将相,正与赵政委等人围坐在殿外,看着光幕上的景象。

赵匡胤看着光幕中的热闹景象,不由得感叹:“没想到小仙使竟然如此面面俱到,可惜它没有提前通知,否则咱们也应该办一个庆功宴同乐啊。”

一旁的杨坚笑着附和:“是啊,之前的演出个个都是精彩绝伦啊。”

嬴政目光沉凝,看着光幕问道:“其他城池关隘,小仙使也安排了大光幕吗?”

刘彻点了点头:“应该是都有的,大部分都传信回来说出现了光幕。”

武则天妩媚一笑,端起酒杯:“既然如此,办不办庆功宴也不要紧。给将士们都发一些酒肉,除了值班的将士,我等一起同乐一番即可。”

众人闻言,皆点头称是。

这时,一旁的赵政委看着走上台的人,不由得惊讶道:“诶,刘助理?倒是没想到,连参谋部的人都上去表演了。”

刘彻听到这称呼,好奇地看向他:“政委,你的熟人?”

赵政委点了点头:“是啊,是我的同事。这下倒是真让人期待了。”

红中城,宴会现场。

“诶,刘助理。”赵玲也认出了台上的人,惊讶道:“没想到他还会弹吉他啊。”

李今越和林幼微闻言一愣,谁?刘助理?参谋长的助理!

她们随即反应过来,昨天见到变年轻的吴首长时,她们已经惊讶过了。如今看到同样变年轻的刘助理,似乎也不用那么大惊小怪。

只是,一位参谋部的助理,竟然会抱着吉他上台表演,这画面实在有些违和。

就在众人惊奇的目光中,台上的刘助理已经调整好了麦克风的高度,在小凳上坐下。他对着台下数万双眼睛,温和地笑了笑,修长的手指轻轻搭在了琴弦上。

下一刻,一段轻松、惬意,又无比熟悉的旋律,如同一阵清凉的晚风,悠悠地飘散开来。

这旋律与之前所有的金戈铁马、壮怀激烈都截然不同。它不悲壮,不雄浑,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瞬间抚平了人们心中被酒精和战意点燃的燥热。

台下,那些身穿现代军装的战士们,在听到旋律的瞬间,脸上的表情都柔和了下来。他们不约而同地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身体随着音乐轻轻摇摆,仿佛回到了某个遥远而宁静的午后。

紧接着,刘助理温润而清澈的歌声,透过扩音设备,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简单的两句歌词,却像是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在场所有现代军人尘封的记忆。

让他们脸上的表情不约而同地变得柔和,嘴角挂着无比怀念的笑容。

有人下意识地用胳膊肘轻轻撞了撞身边的战友,两人相视一笑,随即便下意识地伸出手,搭在了身边还在发愣的联军将士的肩膀上,带着他一起摇摆。

起初有些发愣的联军将士们还有些不明所以,但那歌声仿佛有一种魔力,它不激烈,却能轻易地流淌进心里,让人感到无比的安宁和温暖。他们渐渐放松下来,学着身边人的样子,笨拙地跟着晃动身体。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歌声悠悠,飘到了李今越这一桌。

秦良玉听着这首闻所未闻的温暖歌谣,看着桌旁几个姑娘脸上露出的怀念笑容,眼中也泛起一丝温柔的笑意,轻声问道:“这首歌,唱的便是你们的幼时的光景吧?”

“是啊,”李今越笑着点头:“小时候多好啊,什么都不用想,无忧无虑的。”

秦良玉闻言,眼中的笑意更深了。她想起了天幕上展现过的那个繁华盛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人安居乐业。她点了点头,由衷地感叹道:“真好,那样的童年,一定很幸福吧。”

林幼微听到这话,心中一动,想起了秦良玉所处的那个风雨飘摇的明末,战乱不休,民不聊生。她刚想开口说些安慰的话,秦良玉却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率先笑着摆了摆手。

“不用安慰我,”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你们也是我的后世子孙,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未来的孩子们可以过得如此幸福,我便已经知足了。”

说完,秦良玉缓缓闭上了眼睛,任由自己沉浸在那温暖的旋律中,身体也跟着轻轻摇晃。她似乎在想象,若自己的童年,也能有那样的阳光、蝉鸣和无忧无虑的等待,该是何种光景。

台上的歌声仍在继续。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

主桌上,几位帝王早已停下了推杯换盏。

他们都从天幕中见识过后世的繁华与安定,也明白,只有在那样一个没有饥荒、没有战乱、百姓安康的时代,才能诞生出这样一首歌谣。

李世民的目光扫过全场,后世军人脸上那无比怀念、无比习以为常的温暖笑容,与自己麾下将士们脸上那带着一丝茫然、一丝向往的神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心中顿时五味杂陈。

他的子民,他们的童年是什么样的?是躲避战乱的迁徙,是苛捐杂税下的挣扎,是食不果腹的饥饿。他们或许也曾对着天空发呆,但想的,恐怕不是山里有没有神仙,而是下一顿饭在哪里。

身旁的朱元璋和朱棣,显然也想到了同样的事情,父子俩端着酒碗,久久没有言语。

他们想让自己的子民,也能拥有这样的童年。

能安稳地坐在窗明几净的学堂里,听着先生的教诲,心里却盼着下课的钟声。能无忧无虑地在田埂间奔跑,思考着太阳为何落下,山里是否住着神仙。

这很难吗?

很难。

但他们能做到吗?

不,他们要做到。这,才是他们身为帝王,身为华夏先祖,最该铸就的基业!

就在这万般思绪中,台上的吉他声渐渐停歇,取而代之的,是一阵轻快而温暖的口哨声。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广场上安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的掌声,不像之前那般雷动,却充满了温情与暖意,经久不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