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 > 第267章 河西(11)河西,北庭,安西:二

第267章 河西(11)河西,北庭,安西:二(2/2)

目录

他的目光,呆呆地落在屏幕之上。

他默默地看着屏幕,看着小女侠的身影,停在了一座古旧的城门前,他看着屏幕中闪过的三个白字。

【白头城】

李世民的心中涌上了无尽的悲凉,他没有再上前一步。

因为他知道,他能猜到,走进这座城里后,他将会看到何等令人心碎的景象。

就在此时,李今越的话语,又在他的心上补上了一箭。

“可以想象,在那封诏书之后,安西、北庭、河西三地的军民,会如何翘首东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苦等待着大唐王师,大唐天兵的到来。”

“然而……”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李今越此刻没有去看李世民的表情,只是继续说道:“后来,公元776年,也就是唐代宗大历十一年,吐蕃攻陷瓜州,随即挥师西进,攻打沙州。只是或许他们也未曾料到,这沙州一围,竟是十年之久。”

“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唐朝与回纥的关系有所缓和,安西的使者才得以再次借道回纥,抵达长安。当唐德宗得知,安西、北庭仍有大唐军民在浴血坚守时,内心大为感动,立刻下诏,加封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宁塞郡王;加封四镇节度留后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武威郡王。二郡所有将士,官升七级。而这,也是关于郭昕事迹,为数不多的记载之一了。”

“而同一年,吐蕃也发现了唐庭再一次通过回纥的道路稳固住了安西的人心,这对他们攻打安西的计划十分不利。于是,建中二年,吐蕃一边持续进攻沙州,同时向西,攻打陷北庭的门户——伊州。伊洲刺史袁光庭,自天宝末年,就率兵坚守伊州十余年,如今箭矢耗尽,粮草枯竭,城池已破。于是,袁光庭在城破之际,亲手杀死妻儿,随后自焚而死。”

听到此处,天幕下的人们不由得心头冰凉,弹幕中满是悲叹。

[袁刺史……何其壮烈!何其悲哉!]

[这是该是何等的绝望,才能做出这样的事啊!]

[守了十几年,最后却是这样的结局……他至死,都未曾想过投降啊!]

[伊州都已箭尽粮绝,安西其他各镇的情况,又能好到哪里去?]

[伊州一破,沙州唯一的退路也没了……安西,真的成了绝地。]

众人心中悲痛,可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李今越接下来的话。

“可饶是如此,安西、北庭、沙州的军民们,依旧不敢有丝毫松懈,全力抵御着吐蕃的进攻。那些唐军将士,此时几乎已在西域坚守了近二十年。可他们或许永远也想不到,不久之后,他们的皇帝,唐德宗,竟然想要就此让出整个安西。”

此言一出,李世民与天幕下的百姓顿时脸色大变。

李世民更是直接怒道:“什么!那个孽障,他敢!安西军民用命守着的土地!他凭什么让出去!谁给他的胆子!”

随即,李今越此刻看着李世民愤怒的表情,自己又何尝不气呢,她不由的深吸一口气,给自己缓了缓,随后说道:

“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当初由安西四镇调回中原平叛的将士,因为唐廷的刻薄寡恩,爆发兵变,唐德宗仓皇出逃。吐蕃见状,立刻联系唐德宗,表示愿意帮忙平叛。唐德宗闻言大喜,甚至愿意以安西、北庭作为答谢。”

“这条承诺,瞬间引起了朝野震荡,文武官员纷纷反对。而吐蕃大军也仅仅是在四月击败了一次叛乱将士后,便扬长而去。最终,唐庭还是倚靠自己的力量,才将动乱镇压下去。然而,这场动乱平息后,吐蕃立刻就派人来索要安西和北庭。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这样,唐德宗还真想给!”

“唐德宗立刻就准备下诏,召李元忠和郭昕回朝,就这么将西域割让给吐蕃!还颁布了撤回西域唐军的敕书。”

“直到这一刻,那些在西域死守,为安西、北庭、河西,奉献了一生的军民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沦为了皇帝换取自身利益的筹码!”

“若不是左散骑常侍李泌拼死劝谏,将其中利弊好坏,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唐德宗听,那安西,就这么白白拱手送人了!”

听到此处,李世民早已经是头昏脑涨,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胸口剧烈起伏,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听到此处,李世民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眼前发黑。他伸出手撑住桌子,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胸膛剧烈起伏,仿佛要炸开一般。

“孽障!这个孽障!”

李世民想不明白,大唐未来的皇帝怎么尽是这种货色!

明明之前听着那唐德宗还像个人!没想到是个刻薄寡恩,毫无骨气,甚至要拿国土与忠臣去换取苟安的无耻之徒!

皇帝做到这个份上!他怎么不拔刀自刎!

丢人现眼的玩意儿!

他对得起谁!对得起那些在沙海中化作忠魂的将士吗!对得起那些苦守数十年,望眼欲穿的军民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