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 > 第292章 安禄山

第292章 安禄山(1/2)

目录

讲到此处,李今越不由得叹了口气,她看向已经有些麻木的李世民,说道:“二凤陛下,在讲安史之乱前,我先给您介绍一下,您这位好曾孙,给您认的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好玄孙吧。”

听到这番话,李世民愤怒的瞪了一眼地上那个还在抖动的身影,随即缓缓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嗯。”

李今越点了点头,随即说道:“安禄山,根据《旧唐书》的记载,他应该是营州柳城人,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朝阳。他出身胡族,还通晓六门外语,说实话,就这本事,就算不从军,去搞外交,那也是一把好手。可惜啊,人家志不在此。”

“其实,安禄山的身世也有点复杂,他是单亲家庭,亲爹是谁,史书上没个定论。但他母亲是突厥的一个巫师,姓阿史德。而安禄山呢,本名也不叫安禄山,叫轧禄山,突厥语里‘战斗’的意思。后来他妈改嫁给了一个叫安延偃的胡人,他才跟着继父姓,改名叫安禄山。”

“当然,也有记载说安禄山本来姓康。康姓是粟特昭武九姓之一,所以现在一般认为,安禄山应该是粟特人和突厥人的混血。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

李世民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示意她继续。

“据考证,安禄山出生于武皇长安三年,长大后,他在边境的互市里当牙郎,也就是中间商。到了他三十岁那年,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觉得这中间商差价赚得不够多,他顺手偷了别人家一只羊,犯了事。由此,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李今越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可就这件小事,却让李世民感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荒谬。

那个差点颠覆大唐的元凶,他传奇一生的起点,竟然是……偷了一只羊?

李世民甚至感觉自己不是在听一段的历史,而是在听一个三流说书人编出来的荒诞故事。

“安禄山偷羊被抓后,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下令,要将他乱棍打死。眼看小命不保,这安禄山当即扯着嗓子大喊了一句:‘公不欲灭两蕃邪,何杀我?’”

“张守珪一听,估计也是觉得这个小胖子有点意思,竟然一句话就戳中了自己的心事。于是便赦免了他的死罪,让他和一个叫史思明的人一起,当了捉生将,专门负责抓舌头。而这个史思明,就是安史之乱的另一位主角了。从这一刻起,搅乱大唐的两个元凶,便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此刻,李世民的脸色,已经阴沉得如同暴雨前的天空。

而地上那个瘫软的李隆基,在听到“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名字时,身体不受控制的剧烈抽搐起来,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充满了无尽的悔恨与怨毒。

“不得不说,安禄山确实有本事。他熟悉山川地形,胆子又大。有一次,他只带了五个骑兵,就俘虏了契丹数十人,立下大功。张守珪对他也越发赏识,不断给他加派人手,而安禄山也争气,屡立奇功,很快就成了张守珪麾下的心腹悍将,最后甚至被张守珪收为养子,一路提拔到了平卢节度副使。”

“但,时间很快来到了开元二十四年,在讨伐奚和契丹的战斗中,安禄山轻敌冒进,吃了大败仗。按军法,身为主要责任人的安禄山,必死无疑。可张守珪觉得,杀了他可惜,不杀又难以服众。两难之下,他决定把这个烫手山芋交给朝廷。他写了一封奏疏,既详细陈述了安禄山的功劳,也言明了他兵败的事实,随后便把安禄山押送长安治罪。”

“这也就到了我们之前说的那一幕。”

“到了长安,时任宰相的张九龄力主,必须杀了安禄山以正军法。然而,李林甫却以‘边将需以勇为先’为由,劝说李隆基宽恕。而李隆基也认为安禄山‘骁勇可用’,仅仅是免去了他的官职了事。”

“但张相坚持按军法行事,并且给李隆基提出了一个……极具玄学意味的看法。”李今越的语气变得有些微妙:“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当时张相上奏说:‘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

“后来的事实证明,张相的眼光,毒辣得可怕。而且,根据《旧唐书·张九龄传》记载,其实早在三四年前,安禄山第一次来长安奏事时,张九龄第一次见到他,就曾对身边的侍中裴光庭断言:‘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说实话,”李今越摊了摊手:“如果这事是真的,那张相这已经脱离看相的范畴了,这简直是大仙。但可惜,张相的话李隆基一个字都没听进去,最后还是保下了安禄山。”

[天啊!这张相也太厉害了吧!他是不是学过啊?!]

[这已经不是看相了,这是开天眼了吧!这预言也太准了吧!]

[唉,张相的话,这唐明皇但凡听一句,就一句!大唐何至于此啊!]

“噗通。”

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身子一晃,疲惫地跌坐回椅子上。他伸出手,无力地撑住额头。

贤相的肺腑之言,金玉良言,他一句不听。

奸佞的阿谀奉承,荒唐借口,他全盘接受。

李世民只觉得一股无法言喻的疲惫感从四肢百骸涌来,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个孽障!这个孽障!他是想把自己活活气死啊!

“李隆基赦免安禄山后,仅仅过了两年,到了开元二十六年,安禄山就被重新启用为平卢军兵马使。开元二十八年,又因战功升任平卢军副使。而这时候,他的贵人张守珪已经病故了。安禄山又太想进步了,于是他用重金贿赂了入京的朝廷御史张利贞。”

“张利贞回到长安后,在李隆基面前极力盛赞安禄山的才能与‘美德’。李隆基龙颜大悦,当即就升任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到了天宝元年,李隆基正式设立平卢节度使,安禄山顺理成章地出任了首任节度使。”

“又过了一年,天宝二年,安禄山首次以节度使的身份入朝奏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