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安史之乱(1)(1/2)
李今越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冰冷的寒意,仿佛将天宝十四载那个冬日的肃杀,也一并带到了此地。
随着她的话语,小玄猫爪子一挥,光幕上的场景骤然变幻。
那是范阳城的上空,朔风卷着雪沫,刮得旗帜猎猎作响。那股肃杀之气,几乎要透出光幕,让人不寒而栗。
画面中,身披重甲的安禄山站在高台之上,面对着下方黑压压的兵士,振臂高呼:“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李今越的声音幽幽响起,如同画外音般响起:“安禄山在范阳矫诏,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从这一天起,一场持续八年,即将整个大唐拖入深渊的安史之乱,正式拉开了帷幕。”
[来了……终于来了……]
[矫诏起兵,果然是这个套路。]
[我竟然……竟然一点都不意外,甚至觉得,他再不反,都对不起玄宗对他的信任了。]
随即,光幕上的场景再度切换。
只见,一支骑兵队伍轻装简行,在风雪中疾驰。
“而就在安禄山挥师南下的同时,他麾下的心腹何千年,已率领一支20人的精锐的奚族骑兵,日夜兼程,奔袭太原。”
“他们打着为朝廷进献‘神射手’的旗号,骗开了太原的城门。”
“一周后,来自太原的几则快报被送进了大明宫。”
李今越的语气充满了难以置信的荒谬:“可直到此刻,李隆基,依旧不愿意相信,他那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好大儿,真的反了。”
画面中,骊山华清宫内,歌舞升平,温暖如春。李隆基拥着杨贵妃,神情倦怠而满足,对殿外内侍递上的紧急军报,只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依旧享受着温泉的暖意。
“外面的盛世天寒地冻,可他在华清池,却温暖如春。”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此刻,河北三镇的十五万铁骑,正踏着初冬的薄冰,向南袭来。”
画面再次切换,冬日的清晨,河北道上的百姓从睡梦中被沉重的马蹄声惊醒,他们推开窗,只看到一眼望不到头的骑兵,正向南而去,不由得满心困惑地议论着:“自我们记事起,只见过河北兵马向北戍边,何曾见过他们调头向南?”
随即,画面再度切换,是教坊司里的歌舞升平,是洛阳运河边的百官宴饮。
“此刻,长安的那些勋贵子弟们并不知道这一切,他们依旧像往常一样,在教坊里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只为博美人一笑。”
“洛阳的百官也不知道这一切,他们依旧在运河两岸观赏着雪景,吟诗作对。”
“而在遥远的西域,安西都护府的将士们,甚至还身处漫漫长夜之中,没有人知道,此刻的大唐,即将迎来一场怎样的浩劫。”
“而就在李隆基依旧沉醉在美人怀中,依旧对他那个好大儿抱有幻想之时,叛军的铁骑,已经势如破竹。”
随着她的话语,光幕上的画面歌舞升平的画面骤然消失,再度化为了大唐的地图,地图上,一座又一座城池的名字,缓缓的升起狼烟,随即,化为被占领的红色。
“十一月初九,至十二月初七,短短23天内,叛军迅速攻陷河北、河南大片地区,蓟州,易州,先后沦陷,定州,恒州,赵州,藁城,栾城,望风而降,十二月,叛军攻陷东都门户,陈留,最后,安禄山的兵锋直指东都洛阳。”
李今越看着那片迅速沦陷的土地,看着画面上那些仓皇逃难的百姓,看着那支势不可挡的叛军,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念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
“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恨歌)
此刻,李世民死死地盯着光幕上那令人窒息的画面,看着叛军铁骑在河北、河东摧枯拉朽。
而长安,那些勋贵子弟依旧在教坊司里醉生梦死。
他的不肖子孙,在接到确切军报之后,竟然还只是将信将疑!依旧在华清宫的温柔乡里,醉卧美人膝!
“孽障啊!!!”
“孽障!!!”
李世民顿时发出一声怒吼,霍然起身,他一个箭步冲到旁边的武器架前,目光飞速扫过,最终一把抓起了一根长棍!
“二凤陛下……”
李今越刚想出声,却见李世民已经提着长棍,如同一头被彻底激怒的雄狮,冲到了李隆基面前!
随即:
“砰!”
“啊——!”
沉闷的击打声和凄厉的惨叫声同时响起!
李世民手中的长棍,没有丝毫留情,狠狠砸在了李隆基的背上!
“太宗饶命!饶命啊!”
李隆基痛得浑身剧烈抽搐,涕泪横流,当即,哀嚎求饶。
然而,李世民充耳不闻,他心中的怒火与失望,早已将最后一丝理智燃烧殆尽!
“砰!砰!砰!”
“朕让你将信将疑!!”
“朕让你醉卧美人膝!!”
“朕让你把国之重器,托付给一个谄媚的胡人!!”
喜欢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请大家收藏: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