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安史之乱(13)自裁(1/2)
李世民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随即,缓缓的站起身,一步一步走向地上那个蜷缩的身影。
李世民停在他面前,垂下眼帘,声音里听不出任何情绪,只有犹如被抽干了所有力气的疲惫。
“李隆基。”
“你前半生励精图治,也算是个不错的皇帝。可后半生却犯下如此弥天大祸,致使大唐分崩离析,害得至少三千万大唐百姓因战乱身死,更是直接,或间接害的我大唐陇右、河西、安西、朔方四镇精锐,几乎尽数陨落。”
此刻,抱着断臂,在剧痛中呻吟的李隆基听到这番话,不由得浑身一僵。
他知道,最后的时刻要来了。
但他还想挣扎在挣扎一下,因为,他还不想死。
可当他抬起头,目光触及李世民那双疲惫、空洞、失望至极的眼眸时,一时间他所有的话都被堵在了喉咙里,竟然连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因为,那双眼睛里,没有愤怒,没有杀意,只有一片死寂的灰。
可偏偏是这样的眼神,比任何刀锋都更让他绝望。
李世民口中的三千万百姓,是那些在望咸宫外捧着粮食递给他的苍老面孔,是那些在西原战场上被烈火吞噬、被铁蹄践踏的将士,是那位满门忠烈在自己身陷酷刑却依旧不屈颜杲卿……那一幕一幕的画面,在他脑海中飞速闪过。
忽然,李隆基想起了自己年轻时,以太宗为榜样,与姚崇、宋璟等贤臣彻夜长谈,满心满眼都是要将大唐推向万世辉煌的雄心壮志。
他曾经,也是一位有雄心,有抱负,有理想的君王。
可为什么……为什么当自己真的站在顶峰之后,一切都变了呢?
自己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李隆基想不明白,他真的想不明白。
可一旦回想起这些后,一股无尽的羞愧瞬间淹没了他,让他连求饶的力气都失去了。
片刻后,他仿佛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也知道今日必死无疑。
于是,他当即松开了抱着断臂的手,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在李世民面前端正跪好。
“咚!”
他用尽全力,将额头磕在冰冷的地面上。
“咚!”
“咚!”
三声闷响之后,他将额头贴在冰冷的地面上,泪水混合着血污,流淌下来。
“太宗……”他哽咽着,声音破碎不堪:“子孙不孝,愧对列祖列宗,更愧对……天下苍生。”
李世民闻言,疲惫地闭上了眼睛,静静的听着。
“子孙犹记……犹记当年西逃,战乱之年,百姓仍拿出省下的口粮,供我等君臣饱腹,而我……我却让他们饿殍遍野、易子而食……”
“那日老翁之言,今日……犹在耳畔。”
“陇右、河东、朔方、安西的将士,为我大唐血战沙场,可我……可我为了一己之私,害得二十万大军身陨沙场,后来,更是害得西域孤军独守绝域。”
“而封常清、高仙芝忠心报国,却被我冤杀,哥舒翰一世英名,被我逼至被下属捆绑降贼……”
“孙儿,对不起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臣,更对不起颜杲卿一家的满门忠烈。”
“孙儿后悔当年未听张相之言,逼走贤臣,任用李林甫这等奸佞,后来更是昏了头,扶持杨国忠祸国乱政,而自己……自己却沉溺酒色,贪图享乐……终致山河破碎,盛世倾覆!”
说到此处,李隆基已经泣不成声,整个身体剧烈地抖动着,像秋风中最后一片枯叶。
“太宗……”
“孙儿……孙儿……不配为君,更不配……苟活!”
他哆嗦着,用尽全身的力气,吐出最后一句话。
“今日,只求太宗……赐孙儿一死,以谢天下苍生!”
说完这句话,他便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浑身抖如筛糠,而眼中更满是恐惧,却又带着一丝解脱。
李世民看着他,眼中依旧没有半点怜悯。
他今日,本就该死。
不过,他能在最后如此忏悔,倒也算保留了最后一丝体面。
“如此,也好。”
李世民冷漠的吐出四个字,随即转向李今越。
“今越。”
李今越立刻会意:“二凤陛下。”
“取刀来。”
李今越闻言,立刻将那柄唐刀递了过去。
李世民接过刀,只听“呛啷”一声,将刀抽出。他没有走向李隆基,而是手腕一抖,将那柄唐刀,再度丢在了李隆基面前。
“李隆基,凭你造下的孽,朕就是杀你千万次,也不足以偿还你身负的罪孽。”
“今日,你便自裁下去赎罪吧。”
李隆基看着地上的刀,身体再度剧烈一颤,眼泪更加汹涌。
亲手了结自己,终究是令人恐惧的。
何况他其实并不想死,可他也清楚,此事,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于是,他颤抖着伸出仅剩的右手,朝着地上的唐刀摸去。
“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