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石油巨头的反击(1/2)
“我们放弃陆地,去往风暴的中心,用浮动平台做‘基站’,用‘海豚’做‘水桶’,接住大自然倾泻的能源暴雨。”
“它们将不稳定的风能,转化为最优质的电能,储存在体内。”
“然后……”
孟远顿了顿。
画面上,一只“吃饱”的机械海豚脱离平台,调转方向,如逆戟鲸一样冲向远方的国际航道。
“当远洋货轮需要补给时,我的‘海豚’,会带着最廉价的远海风电,主动找到它们。”
“离岸发电、移动储能、航道供电。”
一个完美的闭环。
一套基于公海,独立于所有主权国家的……全球能源基础设施网络!
美国石油那位总裁菲利普,脸上的微笑早已僵硬。他手里的杯子微微一晃,滚烫的咖啡洒在了昂贵的西裤上。
他的大脑一片空白。
如果这是真的,欧洲和他们这些石油巨头,将成为上个时代的遗物。
那位《华尔街日报》的王牌记者萨拉,感觉自己的喉咙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
她不是傻子,瞬间明白了:自己不是来狙杀的,而是来当垫脚石的。
孟远,利用她的问题,利用全世界的关注,为自己做了一个免费的宣传!
整个会场,没有人喝彩,没有掌声。
在场的人,都是顶级玩家。他们都看懂了这套系统背后那恐怖的潜力。
也看懂了那个……更恐怖的难题。
这些常年游弋于公海的“移动国土”。
它的建造标准,谁定?
它的安全事故,谁管?
它,该挂谁的旗?
这个问题,没人敢问。
因为它触碰的,是国际法与地缘政治,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第二天,《华尔街日报》头版标题只有一个词:
“海神权杖!”
文章作者,正是萨拉。她用颤抖的笔写道:
“我们见证的不是一场产品发布,而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孟远没有给我们选择权,他直接定义了未来。”
石油组织会议不欢而散,石油期货市场史无前例地连续三次熔断。
各国海军司令部的电话占线,所有人的问题都一样:如何追踪、识别、乃至在必要时拦截这些“能源幽灵”?
风暴的中心,孟远却异常平静。
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三天,一架没有任何标识的专机,将他接到了京城。
一间古朴的会议室里,坐在他对面的,是几位只在新闻中才能见到的老人。
没有客套,为首的老者开门见山:
“孟远同志,你扔下的这颗‘海豚’,把全世界的鱼塘都炸了。”
“有人怕,有人喜,但更多的人是在观望。”
老者递过来一份文件。
“美国联合了十几个国家,已经向联合国提交了紧急议案,要求对‘新型海洋移动能源平台’进行国际管制。名为管制,实为绞杀。”
“他们想给我们定规矩。”
老者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你把问题摆上了台面,我们不躲,也不怕。现在,国家需要你,到那个最高的舞台上,去告诉他们——”
“什么是真正的,新时代的规矩。”
孟远接过那份文件,上面印着联合国徽章。
他成了中国代表团的特别顾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