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关中士族之梦想(1/2)
雍州京兆郡长安城历史悠久,秦时建有有兴乐宫。汉高祖五年(前202)在兴乐宫基础上修治长乐宫,七年建未央宫,自栎阳迁都长安。惠帝元年(前194)至五年筑城墙。武帝时在城内修北宫,建桂宫、明光宫,在西城外营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新莽改长安为常安,于南郊建九庙。东汉建都雒阳(洛阳城),仍以长安为西京。汉献帝一度迁都于此,其后西晋惠帝、愍帝以及前赵、前秦、后秦相继以长安为都。时至今日,魏朝仍以长安为“西京”。
正午时分,长安城城南崇尚里的京兆杜氏宅院之内,十多名客人聚集在后宅一座宽敞、明亮的厅堂。
厅堂布置的朴素,却很干净素雅。来客也没有穿着锦绣华服的,他们尽皆衣着朴素、干净舒适。这些客人大多是老人,偶尔也有几个壮年和青年,可是他们落座的顺序并没有按老少排列。
这些人全部是关中士族的当家人,一几一席跪坐于地,哪怕是白发老者都是颈项笔直、腰杆挺拔,言行举止之间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尊贵与雍容。
从他们的神态来看,显然是谈了很久,现在进入短暂的休憩期。
过了很久,坐在主位上的白发老者缓缓道:“我们都是关中传承数百年的汉家名门;自大魏建国以来,我们主动融入朝廷,争取与家世身份匹配的地位。可惜朝廷认同的四大汉家名门、鲜卑八大姓、军武世家、皇亲国戚对我等异常排斥,以至于我们费尽力气渗透一批人,便在政争中损失一批,迄今毫无成果。”
老人名叫杜观,乃京兆杜氏家主。杜观的声音苍老嘶哑,但是没有人把他看成垂垂老矣、没有力量的老人;他的声音依旧苍劲有力、目光依旧像鹰隼一般锐利。
他冷冷地扫视下方一眼,加重语气道:“河东卫氏亦是汉家名门,其族固然没落已久,可卫家子弟卫铉强势崛起,官拜河东郡王、西道行台大都督、雍州刺史;从他过往战绩及浩大军威来看,万俟丑奴似也非其敌手。”
“而今,卫铉刚刚入关,正需本地士族协助。这是我们崛起的良机,或许也是我们关陇最后的机会!”
杜观没有说太多,但是在座的都是聪明人,大家明白都杜、韦二氏联合举办这场聚会的意思。不过正如杜观所言,饱受打击的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
其中的京兆杜、韦二族是关中士族之首。二族自汉朝以来,皆是沐弦歌而起舞、尊经义以获仕,族中子弟或是典军抗敌、或是参预枢要、或是牧守州郡县抚民、或执中枢规治天下。然而如今也是没落得相当严重;反倒是新近崛起的关中豪强敢打敢拼,一个个混得风生水起。长此以往,关中士族必将与草木同朽,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正所谓穷则思变,二族为了家族着想,又看到天下烽烟四起,都想傍上一个强者。而杜氏子弟杜皎是上党行台长史、韦氏子弟韦孝宽是上党军镇将,便打算将重注下在强势入关的卫铉身上。
他们都是需要依附二族的生存的弱者,此刻看到杜、韦有了决定,都没有反对。
坐在杜观一旁清瞿老者名叫韦真欢,乃是韦氏家主,他缓缓的说道:“杜公的意思,我想诸位明白了。我希望大家为了关中士族着想,能够放下成见、放下一己得失,为关中士族全力以赴!谁要是做出利大家之事……”
韦真欢乐呵呵地笑了两声,声音里却带上几分萧杀之意:“那就是我们关中士族的公敌!”
众人明白杜、韦二族心意已决,闻言凛然。一人问道:“杜公、韦公,我姒氏以杜氏、韦氏马首是瞻,但不知我等将要如何?”
韦真欢对他也很客气,捊须一笑:“一是不再向万俟丑奴提供物资、人力、情报;二是利用军中文武,打探对方军情。”
众家主抱拳了一礼,纷纷响应道:“吾等明白。”
齐氏家主齐纬想了想,问道:“杜公、韦公,但不知我等能够能得到什么?”
这也是诸多家主最关心的事情,众人闻言,都将目光看向杜观、韦真欢。
韦真欢瞟了一眼坐于第四席的清秀的青年,开口问道:“伯诚,你以为如何?”
伯诚名叫姒伯诚,乃关中姒氏的家主。姒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因为其父祖都不长寿,小小年纪便成了一族之长。不过姒伯诚年纪虽小,本领却是相当了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