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 第335章 困兽之斗

第335章 困兽之斗(2/2)

目录

徐志鸿点点头。

"秦月快生了吧?

"

"预产期在一月份。

"

"嗯,到时候提前说一声,我让保健局安排最好的医生。

"

徐志鸿的语气像是谈论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家事。

郑仪心头一暖:

"谢谢省长关心。

"

徐志鸿摆摆手,目光变得严肃了起来:

"说说吧,什么事这么急?

"

郑仪深吸一口气,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档案袋,双手递给徐志鸿。

"省长,这是我在党校这段时间,对明州问题的一些观察和分析。

"

徐志鸿接过档案袋,没有立即打开,而是用那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直视郑仪:

"张林找你了?

"

郑仪心头一震。省长竟然已经知道了?

"是的,昨天课后,他主动找我谈了。

"

郑仪如实汇报。

"情绪很激动,说了些......出人意料的话。

"

徐志鸿嘴角浮现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慢条斯理地打开档案袋,取出里面的文件。

第一页是郑仪整理的明州近年来的主要经济数据和发展轨迹;第二页是四海集团在明州的产业布局和政商关系网;第三页则是张林的个人履历和关键节点......

每一页都有郑仪亲笔写下的批注和分析,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徐志鸿一页页翻看,时而点头,时而蹙眉,办公室安静得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

"分析得很到位。

"

良久,徐志鸿放下文件。

"但还缺最关键的一环。

"

郑仪正襟危坐:

"请省长指教。

"

"你知道为什么明州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吗?

"

郑仪思索片刻: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产业转型困难?还是......

"

"因为平衡。

"

徐志鸿转过身,目光如炬。

"明州是江东的工业重镇,GDP占全省近五分之一。二十年前国企改制,数万工人下岗,社会稳定压力巨大。

"

省长的声音变得低沉:

"当时的省委做出决定,允许明州'先行先试',给特殊政策,引进民间资本盘活经济。四海集团就是那时候起来的。

"

郑仪恍然大悟:

"所以四海系的壮大,是省里默许的?

"

"不只是默许。

"

徐志鸿冷笑一声。

"是推波助澜!为了稳住明州大局,为了不让数万下岗工人闹事,省里对四海系的扩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扶持。

"

郑仪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内幕,他从未在任何文件或报道中看到过。

"四海系确实稳住了明州经济,但也埋下了祸根。

"

徐志鸿走回沙发,声音里带着少有的疲惫。

"政商勾结、利益输送、环境污染......问题越积越多,终于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

"

"所以何伟......

"

"何伟是个替罪羊。

"

徐志鸿干脆地说。

"他不够聪明,也不够狠,夹在省里和四海系之间,最终成了牺牲品。

"

郑仪感到一阵寒意。

政治博弈的残酷,远比他想象的更甚。

"现在省里要动真格的了?

"

他小心翼翼地问。

徐志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

"张林跟你说了什么?

"

郑仪如实汇报了张林的疯狂坦白和请求,包括他对明州现状的愤怒,对自己处境的恐惧,以及对省里支持的渴望。

徐志鸿听完,冷笑一声:

"困兽之斗。

"

他站起身,踱步到办公桌前,拿起一份红头文件递给郑仪。

"看看这个。

"

郑仪接过文件,只见上面印着《关于明州市领导班子调整的若干意见》,落款是省委组织部。

文件内容让郑仪吃了一惊,省里已经决定,由张林接任明州市长!

"这......

"

郑仪抬头,困惑地看着省长。

"很奇怪是吗?明知张林和四海系关系密切,还要用他?

"

郑仪点头。

"因为现在还不是收网的时候。

"

徐志鸿的声音冷峻。

"四海系在明州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贸然行动,只会适得其反。

"

"所以省里需要张林这样一个既熟悉内情,又能被控制的人?

"

"不错。

"

徐志鸿赞许地看了郑仪一眼。

"张林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处境危险,所以才会向你求助。而这种恐惧,正是我们需要的。

"

郑仪突然明白了省长的布局:

"您是想......

"

"用张林稳住局面,同时从他内部突破。我们需要一个人,既能获得张林的信任,又能随时掌握明州的真实动态。

"

郑仪心头一震,一个可怕的猜测浮上心头:

"这个人......是我?

"

徐志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

"你在党校的表现很好,既展示了能力,又没有过于张扬。张林主动找上你,不是偶然。

"

郑仪感到一阵眩晕。

原来自己早已被卷入这场高层博弈,成为棋盘上一枚关键的棋子。

"省长,我......

"

"你不用现在回答。

"

徐志鸿摆摆手。

"回去好好想想。如果接受这个任务,你毕业后会被安排到明州,可能是市委秘书长,或者政府办主任,直接对接张林。

"

郑仪心跳加速,这意味着他将直面明州那个深不可测的泥潭。

"危险吗?

"

他忍不住问。

徐志鸿的眼神变得深邃:

"很危险。但比起泽川,你已经有经验了。

"

省长站起身,示意谈话结束:

"周一回党校前给我答复。记住,无论你做什么决定,都不影响我对你的评价。

"

郑仪也站起来,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省长,如果张林真的想改变明州呢?如果他愿意配合省里......

"

"那他就是我们最大的助力。

"

徐志鸿意味深长地说。

"但记住,永远不要完全相信一个深陷泥潭的人的自白。他的恐惧是真的,他的承诺......需要验证。

"

走出省政府大院,秋日的阳光依旧温暖,但郑仪却感到一阵寒意。

他摸出手机,拨通了秦月的电话。

"喂?你取完材料了吗?

"

秦月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温暖而明亮。

"取完了。

"

郑仪强迫自己语气轻松。

"我这就过去,想吃什么?我路上买。

"

"妈炖了汤,你别买太多......

"

挂断电话,郑仪站在路边,看着川流不息的车流,思绪万千。

他即将做出的决定,不仅关乎自己的前途,更关乎秦月和未出世孩子的未来。

去明州,如同踏入虎穴;拒绝,则可能错过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

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那股想要改变什么、证明什么的冲动,正在蠢蠢欲动。

就像罗文斌老所说:

"看清棋局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

而现在,他有机会不只是看清,更是参与其中,甚至影响棋局的走向。

这个诱惑,太大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