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捐赠的影响(1/2)
王卓做出捐赠1亿的初衷,其实除了“不忘本”这点外,更多的是想让自己母校风光扬名一场。
只不过捐赠的时间,他故意取了个巧,赶在了期末考试之前。
说实话,他现在真的算不上什么企业家,毕竟企业家需要谨记太多的社会责任。
他充其量不过是占据重生优势,窃取了部分财富。
但之前也说了,现金太多,并非全是好事。
他需要及时将现金转化成产业以及个人声望。
而捐赠母校一个亿,这就是最简单,也最容易得到的声望。
在2011年,别说是申商,就算是在全国范围内,1亿元的捐赠,也绝对是预定了未来一个礼拜的新闻头条。
“王总,关于这笔捐赠,学校会进行妥当的规划”
校长签完字,紧紧握住王卓的手,激动地说道。
“除了在学科建设中的占比外,您提到的拿出一部分作为创业基金,我们也会贯彻落实好”
“校长,您可别喊我王总,您是师长,可不能让我难做”
王卓笑着回道。
“至于资金如何使用,协议上都写得很清楚,我相信学校”
“好好好”
校长饱含笑意,右手死劲地在他的手背拍了几下。
1亿元什么概念?
这是目前申城所有高校历史上最高的单笔捐赠。
同时也注定会被收录到申城商学院的校史纪念馆。
同时这笔资金,将大大提升申商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的学术竞争力,极大的激活人才战略升级。
比如聘请跨国企业高管、知名学者,邀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担任实务导师。
同时也可以利用这笔资金,推出“卓越商科人才培养计划”,对高考排名全省1%的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直接吸引优质生源。
甚至还可以通过与课程表等优秀企业达成“招生-培养-就业”闭环。
总之一句话,王卓带给申商的不仅仅只是1亿元现金,而是给申商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全校所有师生都将会因此受益。
结束了中午的宴请,王卓分别与书记、校长以及自己工管的杨院长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同时他还承诺,如果申商有什么需要自己的地方,尽管开口,只要他能做的,绝对不会推辞。
1月14日申城新闻对于王卓此次捐赠进了长达10分钟的报道,同时央视新闻联播也进行了长达一分钟呈现。
新闻指出:“着名企业家王卓同学,以在校生的身份,向母校捐赠一亿元的学科建设基金,这是申城商学院的成功,更是国内应用型高校突破资源瓶颈的成功”
与此同时,亿元捐赠话题已经引起了全民讨论热潮。
微博上不少大V纷纷发文,肯定了王卓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后,仍不忘回馈母校的真挚情感。
当然对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性大学能不能处理巨额捐款,社会上还是持保留意见的居多。
有知名学者提议,申商应该建立严格的财务披露机制,如每季度在官网上公布资金的使用明细,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报告,避免校友巨额捐赠的美谈变成校园腐败的温床。
“老公”
“嗯”
“你现在是央视官宣的着名企业家了”
周瑶懒洋洋的趴在了王卓身上。
“所以,我是不是应该把这部分新闻截图,作为我的微博头像?”
“去你的,跟你说正事呢”
“哈哈,什么正事?”
王卓笑问道,
“就是你说的那个基金,我听说我妈说,节后差不多就可以运行了,到时候我真的走到台前?”
“嗯,放心吧,具体的事物阿姨会帮你的,你呢,除了刷刷脸,而且每年高校的见义勇为数量就那么多,不会很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