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老宅温情与免疫攻坚(1/2)
六月的白洋淀,芦苇青青,水波荡漾。肖镇和华天宇这两个老顽童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几天,钓鱼、划船、回忆往昔,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
\"老华啊,记得那年咱们去岛城路过这里,你差点掉进水里喂鱼?\"肖镇笑着打趣道,手中的鱼竿微微颤动。
华天宇哼了一声,调整着自己的钓位:\"还不是你非要拿电耙子电一把还说来都来了!要不是我身手敏捷,早就成落汤鸡了。不过话说回来,那会儿的鱼可比现在肥美多了。\"
\"那是因为现在没有你这样的'饵料'了。\"肖镇哈哈大笑,眼看着华天宇作势要推他,连忙告饶:\"开玩笑的,你这老胳膊老腿的,可别真掉水里。\"
两人相视大笑,夕阳下的白洋淀美得如同一幅水墨画。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肖镇从在南山垭口老家照顾幺爸幺妈的李晓云那里得知,孙子铭明正面临单位选择困难症。
于是告别老战友,决定回京城南锣鼓巷95号西跨院住一段时间,陪陪孙子。
回到南锣鼓巷95号西跨院,肖镇深深地吸了一口熟悉的空气。这座老宅承载了太多回忆,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刻着时光的印记。
不到一个小时,隔壁的老邻居们就闻讯而来。何雨柱、许大茂,还有已经不开网约车的刘光齐,一起敲响了西跨院的门。
\"老肖!你可算回来了!\"何雨柱洪亮的声音打破了院落的宁静,\"你再不回来,许大茂都要把我家的酱缸当成他的了。\"
许大茂立刻反驳:\"胡说八道!明明是你偷学了我家做烧腊的秘方,现在生意比我还好。\"
刘光齐笑呵呵地打圆场:\"行了行了,你们两个老家伙吵了半辈子了。老肖回来是好事,咱们得庆祝庆祝。\"
初夏的阳光房里,几个耄耋之年的老邻居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阳光透过玻璃顶棚洒下来,温暖而不炙热。
何雨柱和许大茂主要问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国家大事依然关心,何柳能源如今已经把新能源业务扩展到了中东和西亚。
\"听说现在都是智能工厂了,\"何雨柱感慨道,\"我们那会儿哪想得到今天这样。记得1952年那个冬天,你还给我送过几颗土豆呢。\"
许大茂点头附和:\"那会儿的土豆,比现在的山珍海味还香!不过老肖,你说这智能制造,我们以前像光齐他爸那样的老手艺是不是就没用了?\"
肖镇摇摇头:\"哪能啊!智能工厂再先进,也离不开人的智慧。就像你们两家的餐厅,机器能调出你们那独家秘方的味道吗?\"
刘光齐想起往事:\"1974年我在平谷区工作的时候,聋老太太在冬天平静去世了。
那会儿条件艰苦,但大家的心是暖的。现在条件好了,反而觉得少了点什么。\"
傍晚六点,铭明和铭星前后脚回到家。兄弟俩互相打了个招呼,就看到爷爷和几位老邻居在阳光房里聊天。
\"爷爷!您回来了!\"铭星惊喜地叫道,三步并作两步跑过来。
铭明也露出笑容:\"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们去接您啊。\"
肖镇笑着摆摆手:\"接什么接,我还没老到那个程度。\"随即吩咐道:\"正好,你俩去做几个菜,今晚请几位爷爷在这儿用餐。\"
兄弟俩应声而去,在厨房里忙碌起来。铭星一边洗菜一边说:\"看来爷爷是为你工作的事特意回来的。\"
铭明点头:\"我也这么觉得。你说我该怎么选?\"
\"听爷爷的吧,\"铭星切着菜,\"他看人看事最准。不过你得小心,爷爷最近特别喜欢给人做媒,别让他顺便给你安排相亲。\"
铭明差点切到手:\"不会吧?我还年轻啊,去你的吧我们还未成年呢!\"
\"在爷爷眼里,25岁已经是晚婚晚育了,刘询哥哥和铭盛、铭童几人算倒霉了,刘继业和孔祥仁也跟着吃瓜落。\"铭星幸灾乐祸地笑道。
晚餐时分,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何雨柱看着满桌菜肴,忍不住赞叹:\"老肖,你这俩孙子真不错,手艺都快赶上我了!\"
许大茂揶揄道:\"你就吹吧,忘了那年你把糖当盐放的事了?\"
\"那是我故意的!\"何雨柱梗着脖子,\"生活需要点甜头,懂不懂?\"
众人哄堂大笑,连一旁的警卫人员都忍不住抿嘴偷笑。
晚餐后,送走老邻居,肖镇把两个孙子叫到书房。
先考教了一番学业,然后对铭星说:\"好好训练,到时候我会带着全家人去里约奥运会现场给你加油。我要亲眼看着我的孙子让五星红旗在赛场上升起。\"
铭星郑重地点头:\"爷爷,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接着,肖镇转向铭明,为他做好了单位选择:\"毕业就去渝州的601所渝州飞行器集团工作。这样就不用忌讳一大家人挤在航天科工集团了。\"
看着铭明若有所悟的表情,肖镇温和地解释道:\"渝州工作可以回南山老家居住生活。爷爷老了,总得留个孙子在身边照顾老头子吧?\"
实际上,肖镇还有更深层的考量。他发现自己这个孙子心思沉稳,耐得住科研的寂寞,想趁自己还能动的时候再教导一番,让铭明的知识结构通过言传身教更加精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