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来现代当明星 > 第67章 危亭墨韵

第67章 危亭墨韵(1/2)

目录

苏明远蹲在舞台中央,手指丈量着“风波亭”檐角的弧度。木质模型散发着新砍的松香,与他腰间玉佩的沉木香混在一起,竟生出几分古意。道具组小张举着激光水平仪跟在身后,红光在亭柱上晃来晃去,被他伸手按住:“不必用这劳什子,用古法。”

“古法?”小张挠头,“啥古法?”

“以目为尺,以心为规。”苏明远从袖中摸出卷《营造法式》残页,那是他从琉璃厂旧书摊淘来的,“宋代李诫作此书,讲究‘材分八等,以材为祖’。你看这亭顶——”他拾起块碎木板,在地上画出斗拱结构,“须得让檐角微翘如雁飞,却又要斜倾十五度,似大厦将倾未倾,方见‘力挽狂澜’之意。”

搭建现场,木工师傅们对着图纸直皱眉。现代榫卯结构早已简化,要做出“如将倾之厦”的效果,谈何容易?苏明远挽起袖口,露出小臂上的青黑色墨痕——那是昨夜临摹《清明上河图》里的亭台时蹭的墨汁。

“师傅,试试‘穿带榫’加‘托角榫’。”他拾起两根木料,演示如何让横材与竖材成十五度角咬合,“当年岳武穆在朱仙镇筑将台,用的就是这种‘逆势而为’的榫卯,看似危如累卵,实则稳如泰山。”

木工师傅将信将疑地敲下楔子,忽然“咔嚓”一声,某根横梁竟断成两截。小张吓得脸色发白,苏明远却弯腰捡起断木,指着年轮说:“看,此处有节疤,恰如‘靖康之变’这道疤——”他抬头望向演播厅穹顶,“但只要榫卯严丝合缝,断木亦能成梁。”

子夜时分,“风波亭”终于初具雏形。苏明远独自坐在亭中,月光从天窗斜斜切入,在地面的“黄河水”投影上碎成银鳞。他摸出狼毫笔,在亭柱上题“天日昭昭”四字,墨汁顺着木纹渗进缝隙,竟像极了泪痕。

“明远?”林婉儿的声音从后台传来,“李芳说陈浩然团队在隔壁搭‘凯旋门’布景,要和咱们比……”她忽然噤声,看着亭中身影被月光拉长,竟有几分“孤臣孽子”的苍凉。

“婉儿,你说现代人看‘风波亭’,可会觉得太过‘悲情’?”苏明远放下笔,指尖抚过“尽忠报国”匾额,那是他亲手用枣木刻的,“庆朝时,百姓路过忠臣祠总要啐上一口,怕惹祸上身;如今……”

“如今有人愿意为‘悲情’买单了。”林婉儿递来暖手炉,炉盖上刻着她新学的小篆“明”字,“你看这地面的‘黄河水’,刚才有个灯光师说,像极了他家门口的护城河。”

公演前日彩排,苏明远第一次踏上“风波亭”。木板发出“吱呀”声,惊起梁上一只麻雀——也不知它怎么飞进了封闭的演播厅。鸟爪抓着瓦片,扑棱棱落下几片木屑,正掉在他的宣纸歌词上。

“好!”他忽然击掌,“此乃‘天惊石破’之兆!”

小张举着对讲机愣住:“苏哥,这鸟把你的‘空悲切’啄成‘空悲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