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来现代当明星 > 第57章 文明之核入太空站

第57章 文明之核入太空站(2/2)

目录

苏明远望着那片火箭消失的星空,久久不能言语。他想到自己书房里那本《天工开物》,想到其中记载的古代匠人如何铸造青铜器,如何锤炼铁器。千百年来,人类对技术的追求从未停止,对文明的守护也从未放弃。

“想什么呢?”林婉儿轻声问。

“想文明的韧性。”苏明远回答,目光仍停留在星空,“我那个时代,许多人认为古法不可变,祖制不可改。然而我看这火箭升空,想那‘文明之核’中的云雷纹,忽然明白——真正的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复制,而是不断创新的传承。就像云雷纹,源自青铜时代,却可以镌刻在飞向太空的容器上。”

林婉儿微笑着点头:“这就是为什么‘文明之核’要融合古今材料。故宫地宫的青铜代表着我们的根,航天合金代表着我们的未来。”

夜风渐凉,人群开始散去,但苏明远和林婉儿仍伫立原地,仿佛要通过目光追随那已不可见的飞船,直抵星空。

三周后,国际空间站。

全球数以亿计的观众通过直播观看“文明之核”的开启仪式。明远书院的大教室里,苏明远和林婉儿与孩子们一起盯着大屏幕,期待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空间站内,各国宇航员飘浮在无重力的环境中,中心是那个闪耀着金属光泽的“文明之核”。俄罗斯宇航员伊万诺夫小心翼翼地打开容器,取出内藏的文明宣言。

“这云雷纹,”伊万诺夫指着容器表面的蚀刻,用带口音的中文说,“让我想起家乡的佩列斯拉夫利图案,都是对永恒的向往。”

美国宇航员杰西卡仔细检查容器结构,惊讶地发现:“这些合金接合处使用了类似‘错金术’的工艺!难道现代航天技术采用了中国古代冶金智慧?”

画面外的苏明远微笑点头。这正是他提出的建议——在容器制造中融入庆朝匠人常用的金属镶嵌工艺。没想到宇航员如此细心,居然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宣言卷轴被缓缓展开,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文字。宇航员们开始轮流朗读不同语言的文明宣言片段。当读到苏明远书写的小楷“文明无国界,传承无终点”时,镜头特意给了特写,那笔力遒劲的书法在太空中显得格外庄重典雅。

最后,宇航员开始朗读明远书院孩子们写的信。那个胖乎乎男孩的文言文书信被选为代表,由中美俄三国宇航员合作朗读:

“敬启者:昔者,古人观星象以定历法;今者,你们在太空守护文明。虽隔万里,初心如一。愿星海无涯,文明永续。”

朗读声中,背景隐约可闻编钟演奏的古典乐曲与太空舱仪器的电子音。这种奇妙的混音——古老与现代,地球与太空——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和鸣。

苏明远感到眼眶湿润。他看向教室里的孩子们,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梦想。那个写文言文书信的男孩更是激动得小脸通红。

“他们将来或许会成为宇航员,亲自前往太空。”林婉儿轻声说。

“或者成为传承文明的工匠,在地球上创造新的奇迹。”苏明远补充道。

直播结束后,孩子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问题。

“苏老师,宇航员真的喜欢我的信吗?”

“文明之核会永远留在太空吗?”

“我们以后可以造一个更大的,送到月球上去吗?”

苏明远耐心地回答每个问题,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希望。这些孩子既学习编程和航天知识,也学习书法和传统工艺。他们不认为古今文化有所冲突,而是自然地将它们融合为自己的理解。

夜深人静时,苏明远独自登上明远书院的天台,仰望星空。他知道,此刻“文明之核”正随空间站绕地球飞行,每90分钟就能看一次日出。

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本子,就着月光写下:

“今人观星,犹古之观星。星不变,人心亦不变。所变者,观星之器与识星之知耳。文明如星河,亘古流转,永无止息。余一介古人,得窥今世之奇,幸甚至哉。”

合上本子,他继续仰望星空。此刻的他不再感到自己是时空错位的异客,而是文明长河中的一滴水,一颗星,参与着人类共同的故事——一个从地球仰望星空,到最终触摸星空的故事。

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苏明远没有许愿。因为他已经拥有最珍贵的礼物——见证并参与文明传承的机会,古今交汇,天地相连。

夜空中的国际空间站恰好经过,像一颗移动的星星,带着人类的文明之核,继续着它环绕地球的旅程。苏明远目送它直至消失在地平线后,心中充满平静的喜悦。

他终于完全接受了这个时代,也接受了自己作为连接古今的特殊存在。文明如星河,浩瀚无垠,而每个人,无论来自何时何地,都可以成为其中闪耀的一点光芒。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