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古人看五常内部各国驱逐舰实力盘点,中美实力迎来逆转?(2/2)
望着天幕上闪烁的文字。
“纯钧剑是我早年的作品,那时还不算太成熟。”
干将惊讶地说。
“师父,您给越王打造的剑,竟然说是还不够成熟?”
“这世上哪有完美无缺的东西。”
欧冶子笑着摇头。
“你看这鱼肠剑,我用了赤堇山的锡矿,其实若是换成西山的锡,韧性会更好些。”
莫邪忍不住说。
“可是天幕上说,鱼肠剑经过风雨洗礼,雷电淬炼……”
“那倒是真的。”
欧冶子回忆道。
“那次打造时正值夏末,雷雨连绵。”
“我便顺势用天地之力来淬火,没想到后人把这都记下来了。”
干将思索着说。
“师父,您说这承影剑为何能位列殷天子三剑?”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欧冶子轻抚长须。
“说来惭愧,当年打造承影时,我还是借鉴了先人的手艺。后世居然把它夸得这般玄妙。
莫邪轻声道。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理解剑的方式吧。”
“正是如此。欧冶子点头。
“不过后人把这些剑传得神乎其神,倒让我这个铸剑之人有些汗颜。”
“铸剑不过是取材自然,合天地之力罢了。”“师父过谦了,您的技艺确实独步天下……”
干将说道。
“哈哈,你们也学会说这些虚话了。”
欧冶子爽朗一笑。
“不过要说起来,倒是你们夫妻俩的那把剑,才真正算得上是绝世佳作啊。”
古时能工巧匠的技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单是寻找合适的材料就如此考究。
更别说还要选择天时地利。
这些宝剑不仅是兵器。
更像是一件件艺术品。
能让越王这样的帝王都如此珍视的剑。
到底有何等神奇之处?
“古人铸剑可真是不容易,连打雷下雨都要算计进去。”
“你们说这些剑现在会在何处?”
看着天幕上闪烁的文字。
不少人暗暗感叹。
若是能亲眼见识一番这些名剑该多好。
不过转念一想。
这等宝物怕是早已随着岁月流逝。
不知去向。
倒是欧冶子的这份匠心。
千年之后依然让人敬佩。
“话说回来,现在的工匠还能打造出这样的剑吗?”
“依我看,怕是很难。古人的手艺,现在已经失传得差不多了。”
众人正感慨间。
天幕上的画面忽然一转。
引得人群一阵骚动。
只见“联合国五常:各国驱逐舰实力盘点”几个大字缓缓显现。
“中美实力迎来逆转”的字样更是引起一片惊呼。
从古代的神兵利器。
到如今各国的铁甲战舰。
这番跨越千年的对比。
不禁让人心生感慨。
“快看,这是什么船?比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还要大吧?”
“这就是后世打仗用的船?”
众人的注意力迅速被新的画面吸引。
纷纷议论起这些前所未见的“铁甲巨舰”。
从冷兵器到现代战舰。
从青铜铁器到钢铁航母。
时代的变迁尽显无遗。
视频标题:【联合国五常:各国驱逐舰实力盘点,中美实力迎来逆转?】
【经常到联合国开会的朋友都知道,五常的军事实力在全球已经是断档式的存在了。】
【而五常内部也因为实力有上三常和下两常的区分,特别是在海军方面,五常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从驱逐舰规模上就可见一斑。】
【那么天天下饺子的龙国和漂亮国之间的差距还有多大,老牌强国的英法俄又究竟沦落到了什么地步?】
【今天就来详细盘点下,联合国五常各国海军的驱逐舰实力。】
【法兰西海军目前拥有两艘地平线级驱逐舰,全长152.87米,宽20.3米,满载排水量为7050吨,采用柴燃交替动力。】
【最高航速可达29节,最高续航6100海里,装备了48个垂发,不过舰体有预留16个发射单元的空间,改装后最多可达64个。】
【舰桥前方配置了两门76毫米舰炮,射速在120发每分钟,舰体中段以半埋方式安装了八枚法制飞鱼反舰导弹,此外还配备了两座人力操作的机炮,射速在750发每分钟。】
【地平线级是发国和意dai利一起研制的,鹰国也曾参加此项目,不过在项目初就因为各种分歧最终退出,自行搞出了45型驱逐舰。】
“下饺子是什么梗啊,笑死”
“29节是多快啊,能追上高铁吗”
“48个垂发是不是少了点”
“我就知道肯定要提英法老牌海军”
“鹰国:我先solo了”
“半埋式是为了降低雷达反射吗”
“这配置表看得我头晕”
“等等看看其他国家的数据”
大明位面。
朱棣不禁摇了摇头。
“七千吨?当年我(好好好)命郑和打造的宝船,排水量就有万余吨。”
郑和站在一旁。
目光专注地盯着天幕上的数据。
“陛下,这法兰西的船虽小,但那个什么垂发系统,一次能发射四十八枚箭矢。”
“四十八枚算得了什么?”
朱棣挥手。
“我大明水师一艘宝船上光火炮就有二十四门,再配上神机营的火铳手,这点数量又算得了什么?”
姚广孝适时提醒。
“陛下,这后世的战船怕是比我们的火力更强。您看这射速,一分钟就能发射一百二十次。”
“一百二十次?”
朱棣略显惊讶。
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
“不过是些小玩意罢了。郑和,你觉得这船如何?”
“回陛下,这船虽然精巧,但比起我们的宝船,体量确实小了许多。”
“只是这些新式武器,倒是很是厉害。”
“他们不过是在这么小的船上装了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罢了。”
朱棣显得有些不以为然。
“你们看这个法兰西,才造了两艘。当年我命你下西洋,光是宝船就有数十艘之多。”
姚广孝看着天幕继续播放。
“陛下,后面还要介绍其他国家的战船……”
“也罢,且看看这些后世之人还能造出什么新鲜物件。”
朱棣靠在龙椅上。
“不过以我看来,这些小船再是精巧,也比不上我大明的气派。”
郑和正要说话。
天幕上开始显示其他国家的数据。
三人的注意力又被新的画面吸引了过去。
大唐位面。
“一艘船能发射四十八枚箭矢,这倒是比我大唐的连弩还要厉害。”
李二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
“房玄龄,你可知道这垂发是什么物事?”
“臣这倒也是第一次听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