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火烧赤壁,白杆迷魂,朱元璋称王!这波反套路玩明白了(2/2)
【起因是论功封赏时朱元璋先大力封赏了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等人,碍于亲戚关系,死守洪都八十五天的大功臣朱文正却没得到太多赏赐,还是让他在洪都城守着。】
【朱元璋可能是小农民心思,都是一家人,你朱文正是我亲侄儿,你得理解你老叔,好东西先可着外人嘛。】
【然后朱文正彻底不干了,开始勾结东吴的张士诚,准备给老叔来波大的。】
【结果被朱元璋提前发现,这时候朱元璋不讲亲情了,立马就要杀了这个立下大功的亲侄儿,在马大姐极力劝阻下才罢手。】
【这位本可以在未来大放光彩的朱文正,被朱元璋在桐城软禁至死。】
“全员换白杆,这波反套路玩明白了”
“不知道谁的冷箭,反正就是不知道谁的”
-“前有火烧赤壁,后有白杆迷魂”
“朱文正:我守了85天,就给我这?打工人心态崩了”
—“叔叔的经典套路,亲戚都得往后稍稍”
“这就是典型的别跟老板谈感情”
“最毒不过亲兄弟,最狠不过老实人”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上班守城85天,奖金全给同事了。”
大隋位面。
杨广站在天幕前。
目光闪动。
“朱元璋这般对待亲侄,倒是让朕想起一些往事。
于人文低声回应。
“朱文正守城八十五日,此等功劳,陛下觉得他该得到什么赏赐?”
“赏赐?”
杨广负手而立。
“朱文正之错不在求赏,而在不知足。”
“他既是血亲,更应该以大局为重。”
“朕当年北巡,沿途修建大运河,那些反对的大臣,朕一个也没留。”
虞世基插话。
“陛下是说朱元璋处置得对?”
“对与不对,都已成定局。”
杨广眼神深邃。
“朱元璋能在乱世中崛起,靠的就是这份狠劲。”
“朕修运河时,多少人说朕暴虐。可若不修,如何统一南北?”
“朱文正不该去联络张士诚,这是大忌。”
“可他毕竟是血亲。”
于人文说。
“血亲又如何?”
杨广冷哼一声。
“太子杨勇,不也被朕废了?”
“朱元璋这般处置,已经算是仁慈。若换作是朕,岂会让他活到软禁?”
“这天下之争,向来都是至亲至疏,不过一念之差。”
虞世基轻声道。
“陛下说得是。朱文正若是安分守己,未必没有更好前程。”
“不过是个不知轻重的小人罢了。”
杨广望着天幕。
“你们看朱元璋对待功臣,先封赏外姓,已显得心胸开阔。”
“朱文正偏要耍小性子,这才自取其祸。”
“这天下,从来都是要靠本事打下来的。”
大宋位面。
“这朱元璋倒是比朕狠得多。”赵构看着天幕中的画面。
神色复杂。秦桧上前一步。
“陛下,朱文正此人确实可惜。”
“守城八十五日,换作是在我大宋,至少也该封个节度使。”“朱元璋此举太过绝情。”
赵构皱眉。
“朕南渡正是靠着宗室力保江山。若是处处防备自家人,如何能得人心?”王淮接话。
“朱文正虽有不满之处,但起兵作乱确实罪不可恕。只是这软禁之法......”
赵构冷冷一笑。
“朕看他是不懂得笼络人心。一个能死守城池的将领,若是善加安抚,日后定能成为左膀右臂。”
“偏偏因为是宗亲就处处防备,这不是自毁长城么?”
秦桧低声道。“陛下说得极是。”
“宗室乃是国之根本,若是寒了宗亲之心,江山如何稳固?”“朱文正此人虽有过错,却也是被逼无奈。”
赵构摇头。
“徐达、常遇春固然功劳不小,可朱文正守城之功,岂能轻慢?”“若是朕,定会先安抚宗室,给他个体面。”
“即便日后有异心,也不至于走到这般田地。”王淮思索道。
“若是陛下遇到这等情形,想必会另有高明之处。”
“朱元璋此举,终究是因民间出身,不懂得经营宗族之道。”赵构眯起眼睛。
“他日后若想江山永固,怕是要吃这个亏。”
“朕在江南多年,深知宗室之重要。可惜朱元璋不懂这个道理。”大明位面。
“八十五天啊...”
朱元璋望着天幕中的影像。眼神有些恍惚。李善长轻声提醒。
“陛下,朱文正此事,或许我们当初处置得太急了些。”“太急?”
朱元璋站在原地。
目光深沉。
“那时候天下刚定,多少人虎视耽耽。文正他不该在那个节骨眼上闹事。”刘伯温缓缓开口。
“陛下当年也是为了江山社稷。只是如今回看,确实显得手段重了些。”“朕也曾想过要重用宗室。”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
“可朕出身微贱,深知人心难测。”
“外姓将领尚且能投靠张士诚,何况是自家侄儿?”李善长斟酌着说。
“若是再给朱文正一次机会,或许他能···.”朱元璋打断他的话。
眼中闪过一丝痛色。
“朕给过他机会,可他非要去联络张士诚。”“这天下来之不易,朕不能拿江山社稷去赌。”刘伯温沉默片刻。
“陛下所虑极是。只是朱文正那八十五天的守城,着实令人动容。”“朕又何尝不知?”
朱元璋看着天幕。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可这天下,不是讲人情的地方。”
“朕心里也难受,可若不是朕狠得下心,这天下又该是谁的?”“陛下···”
李善长欲言又止。“罢了。”朱元璋长叹一声。
“联这辈子,最恨别人说朕寡恩,可有时候,却不得不如此。”“这江山,终究是要靠心狠手辣才能坐稳啊···”
【公元1364年,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
【三月,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陈汉政权灭亡。】
【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朱元璋发动平江之战,张士诚死守平江。】
【粮尽后,以老鼠、枯草为食;箭尽后,以屋瓦为弹。】
【双方鏖战将近十个月,朱元璋才终于攻入平江城,结果张士诚展开巷战,继续抵抗。】
【但还是寡不敌众,被俘后自尽,东吴政权灭亡。】
【这场战争进行的同时,朱元璋也办了另一件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府。】
【结果半道上船沉了,小明王就这样去水里喂了王八。】
【朱元璋非常开心……不对,非常生气,对廖永忠大骂,你怎么能这样办事呢?本来想封你当公爵的,现在只能封你当候爵啦。】
【随后朱元璋就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至正二十七年为“吴元年”。】
【年中,朱元璋命汤和讨伐浙东的方国珍,方国珍没有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勇气,很快就选择投降,朱元璋彻底统一了江南。】
【然后他就讲目光看向了北方,那个饿死他全家的大元朝。】
“船翻了是吧?这波操作太熟练了”
“巷战型选手张士诚,硬刚到最后一刻”
“没有枯草没有粮,今天老鼠当主粮”
“朱元璋:这锅我可不背,都怪廖永忠不会开船”
“前面瓦片用完的同学留步,咱们还有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