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此局无解,只有死战(2/2)
真正到马战和步战时,战斗说明已经接近尾声,由骑兵来打扫战场的时候了。
“王爷英明!”
从不失机灵的马成,咧嘴就是一句恭维,一脸讪笑望着叶十三。
这马屁,可是拍对了地方。
叶十三狠瞪马成一眼,示意马成将地图收起。
此时,榆树郡城百姓的事,已经安排妥当。派人出去归拢当地溃兵的行动,两个骑兵百夫长已经带队出发了。
有留给百姓的一小部分军粮,加上寻找来的那些伤马死马,这千余百姓的口粮问题,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了。
耽误了一日行程的叶十三,天不亮就吃完早饭,一万大军继续南下,目标就是两百里外的丰泽县。
望京河流域的丰泽、陕宁二县,那可是进入京畿道的北大门。
如果这两个县的任何一个县被攻破,京都就没有安全可言。
丰泽、陕宁二县,更是自哲别大军南下以来,正面和哲别大军对阵打过一仗的两个县。
虎头关被破后,哲别大军一路南下,所到郡县,几乎都没有遇阻,地方军队早都闻风而逃。
就是这样,还有来不及逃跑的地方军队,被哲别的兵马杀了个片甲不留。
与之相比,丰泽与陕宁二县,还算是抵抗过一阵的了。
无耐两个县的兵力,本身就比较弱于鞑子兵马,哲别的六万兵马没费多大的气力,两座城池就被攻破。
相反,攻破二城之后,哲别却没有像往常那样大开杀戒,这才使陕宁和丰泽两线的百姓死伤较少。
如此结果,并不是哲别大发慈悲,而是他的兵马,需要奴役这里的百姓为之干活。
六万兵马的吃喝,光挑水劈柴的人,就需要不少。
铡草喂马,更是需要不少的人力,哲别不想让自己的兵马,让这等琐事给缠住。
深入大夏腹地,虽然旗开得胜遇阻很少,但不等于他们就没有危机可言。
在无后援的情况下,哲别只有向前杀的这一条路可走,拿下京都,就可号令大夏朝廷,反之就是死路一条。
如今渡河遇阻,令哲别头疼不已,望京河的河水,不似北漠那般寒冷,只结了一层薄冰。
造舟行船,那不是这些鞑子兵们会干的事。即就是扎排组筏渡河,也得再等一月天气回暖才行。
况且,大夏朝廷从各县调集的军队,已经集结在望京河东面,要是强行破冰渡河,就会被大夏军队的步弓手射杀。
毕竟在刺骨的河水中,是无法有力地回击大夏守军,只有挨打的份。
就在哲别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的时候,却不知一万边军,已经才虎头关入关,正向丰泽县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