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万鑫进入内地市场的突破口(2/2)
“不能说是路子吧,我可以推荐一下。”
安中花觉得这部纪录片还是有一定人文内涵在的,虽然审核通过的可能性很小,但她还是愿意帮忙去试试。
“好,那麻烦您了。”宋天耀也没有当一回事,带着人将安中花一行人送到了出关口。
“老板,猫酷那边说,一百五十万龙币可以买一个网站的首页推荐位,推荐期为一周,然后转到次级推荐位……”
宋天耀觉得这买卖做的还算值,猫酷的月度覆盖人数高达7071万人,相当于花150万买了几千万的曝光,这比在电视台打广告可要划算多了。
这还要多亏国内的视频网站商业化才刚刚起步,猫酷在09年盈利已经破亿。
仅仅用了六年时间,猫酷便以40亿美元的价格卖身阿狸。
想到这,宋天耀打断何明辉的汇报道:
“阿辉,就以这个价格和猫酷合作吧,早点将视频投放出去。
除了这件事,你顺带帮万鑫问问猫酷那边,他们需不需要融资。”
众所周知,互联网行业很烧钱,而广告收益这条路还未真正意义上的走通。
三大视频网站就像一个漏勺,需要源源不断的融资才能维持下去。
猫酷从诞生之初,每年几乎都会进行一轮融资,从最初的300万美元,到去年末的第三轮2500万美元融资。
宋天耀预估着花很小一笔钱,就能在未来的收购案中大赚阿狸老李一大笔钱。
而他的账户上如今还躺着一大笔钱,原本便打算趁着金融海啸在内地开启大举投资。
“好,老板没问题,我去问问猫酷的商务头头。”
很快这件事便通过层层转达,传到了猫酷老总张永胜的耳朵里。
“港城机构对我们感兴趣?”
这事听着还挺稀奇的,因为优酷的前三轮融资方全都是国外资本。
五家投资机构都来自海外。
国内和港城的资本方素来不看好国内的互联网行业,黄白鹤的二公子早早卖掉国内聊天软件公司的股份就足以验证这个观点。
之所以国外机构一次又一次的加注猫酷,很大一部分原因还要得益于油管在国际上的成功。
作为模仿者,猫酷是海外投资者眼中的下一个油管。
“是的,万鑫这家机构的规模虽然只有十亿美元左右,但最近在港城非常火爆,时不时就能搞出一点大新闻来。”
张永胜非常清楚融资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向市场筹集资金,还要斟酌资方背景,是否能给猫酷带来更多的资源,提高猫酷的影响力。
所以他笑着说道:
“你转告对方,我们猫酷的确有在六月份开启新一轮融资的想法,到时候万鑫可以来凑凑热闹,我们欢迎每一个新朋友的加入。”
虽然话说的很委婉,但还是能听出,万鑫并不是张永胜的必选项。
想想也是猫酷的最大融资方法拉容,以及贝恩资本,五个大融资方哪一个不是名满华尔街的大对冲机构,掌控着上百亿美元的资本。
而万鑫在量级上就不可以同日而语。
不过这并没有打消宋天耀入股猫酷的想法,反而觉得这是一个万鑫进入内地市场的绝佳突破口。
而精心准备的纪录片就是那块打开猫酷大门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