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八大员(2/2)
话说当年。为体现革命队伍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为彰显官兵平等观念,刘师长将129师的后勤工种重新命名:伙夫改叫炊事员、马夫改叫饲养员、挑夫改叫运输员、卫兵改叫警卫员、号兵改叫司号员、勤务兵改叫公务员、卫生兵改叫卫生员、理发师改叫理发员。后又稍加调整。这事深得军心民心,炊事员、卫生员、饲养员、司号员、公务员、通信员、运输员这最早的八大员称呼很快传遍整个解放区,
八个中名头最响亮的无疑是炊事员了。
你去问退役老兵们,他们一定会告诉你:他们想念部队最深的肯定不是指导员的谆谆教诲,必定是炊事班做的饭菜。对于当过兵的人,炊事班做的饭菜和妈妈做的一样,会一辈子想着念着。
炊事员,从清晨开始就被锅碗瓢盆包围,满手油满脸汗,他们端上来的馄饨饺子面条或者糖色浓重的红烧肉,总能让饿狼一样的战友狼吞个干净。战友们嘴上喊着食堂水平还得提升,心里都知道,炊事员是用真心在喂饱大家,用真情试图搞定同志们的胃。
作为与霉菌医疗兵、牢不可破联盟政委齐名的“三大强力兵种”之一,祖师爷大师傅(还是简称‘我军’吧)的炊事兵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在我军历史上,炊事兵绝大多数文武双全,炒菜颠大勺、杀敌扛大枪,是那种“下得了厨房,上得了战场”的六边形战士。
炊事兵首先得是战斗人员,其次才是炊事员。在我军军史上不乏有炊事兵或者炊事班在战场上立下赫赫奇功的例子,这些例子无一不在证明“伙头不满百,满百不可敌”。
我军的狙击英雄中最出名的莫过张老英雄。老前辈在32天内耗弹436发子毙敌214个,这个成绩创造了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而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位寂静狩猎者,名叫庞老英雄,他在朝战上的战绩同样耀眼。更重要的是,这位属半路出家,在此之前是名炊事员。
在战场上想把饭菜做好送上去,需要过人胆识。最基本的两点,第一是能在炮弹满天飞的情况下把饭做好,第二就是顺利穿过封锁线把饭菜送到一线战士手中。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庞穿梭战场为战友们送饭期间增益了一项本领:隐蔽。往前线送饭菜的炊事兵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想躲过敌人的火力封锁首先得学会随时找到合适地方隐蔽。庞便是如此,在一趟趟的送饭过程中学会了准确判断敌火力方向方位,也搞明白了怎么隐蔽才不会被敌人打到,无形中就高人一等地掌握了此战场生存技能。
他来到前线看见战友杀敌立功,心中羡慕不已,也想试试冷枪杀敌。首次出击,战友们认为庞肯定会打空,结果竟然居然了。
不奇怪,他在往前沿阵地送饭过程中学会了隐蔽,隐蔽接敌有利条件下初次试射就能击中目标在情理之中。有了此正反馈,他对狙击产生了浓厚兴趣,三个月时间里毙敌54人。原本只是手痒,结果一不小心成了战斗英雄。
看看,炊事班里藏龙卧虎吧。
八大员里还有员大将要特别交代。
卫生员,部队里的万金油,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喊他一声“在”。他们拿着急救包,背着药箱子,肩上可不是只有绷带和酒精,更多的是战友的期盼。平时能给大家扎针抓药,偶尔也客串心理疏导师听听战友们的小抱怨。战友嘴上说不疼,心里却在盼着卫生员多一点温柔。卫生员的专业技能一点不能马虎,危急时刻绝对能稳住战意,稳住军心,稳住局面。
没错。战士们但凡心里头想着等会儿能吃上香喷喷的炒糖色五花肉,那一定耳聪目明手脚麻利,单位时间内杀敌效率更高。受伤的同志但凡有卫生员的悉心照料,活下去的物质条件充分保障,活下去的精神意志更加顽强。这不向着零伤亡打胜仗的方向迈出坚实脚步了么!
你阚粹龙说得很好,那必须跟岳司令的想法不谋而合也。
然而,岳渊惊问:“你说啥?最要紧的是通信员!”--“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跑个腿,接个电话线,这么简单的事谁还不会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