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宋大药商 > 第325章 好货运抵亳州城

第325章 好货运抵亳州城(2/2)

目录

那可不,用一本假账本,让所有达官贵人对华佗阁失去了信任,关键是你去解释也没人听了,你说账本没被偷?那也没有证据啊?账本都让知州大人给烧了。

……

一场冬至宴下来,除了于夫人,大家都很高兴:

刘从德收了礼,又烧了官员把柄,大肆收买了人心;

官员们虽然虚惊一场,却有了共同的把柄,以后就更团结了。

卢生宣传了回春券,还排挤了对手,亳州今年的礼品售卖,估计能又上一个新台阶,

只有于夫人,恐怕这药材礼品的生意,再没办法做了……

散场时,官员走到于夫人面前,还纷纷表示不满:

“于夫人,我不知道今天你闹的是哪一出,不过这华佗阁,我们是不敢再光顾了。”

“没想到华佗阁还有这个习惯,这是记账吗?这是想把大伙儿都拖下水吧?”

“于夫人,好自为之。”

于夫人也不能多解释,她知道在这节骨眼上,多说无益,只能赔罪道:“改日贫妇一定亲自登门赔罪,给您一个合理的解释……”

冬至之后,很多人已经在准备年节了,卢生家的各中买卖如火如荼,日进斗金。

而反观华佗阁,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就连刚生产出的阿胶也是无人问津,花了大价钱做出来的东西,最后全成了压仓库的玩意儿。

于夫人却没有太多动作,各个衙门的衙役来过几次,在店里搜寻一番,并没有再发现其他的账本。

于夫人也亲自登门,给诸位官员去赔罪,却大多被拒之门外。

她也就闭门不出,把华佗阁后院给隔了出来,每日安排一些人在里面敲敲打打,似是在重新修葺后院。

她在筹备一个可以翻盘的机会。

……

终于,在腊月初,一切迎来的转机,两车货物从南方运到了亳州城。

货物直接运到华拓阁的后院,苟慎打开一看,是一团团黑色的药膏。

于夫人用指甲盖抠下一点,尝了尝:“对的,就是这东西。”

苟慎好奇道:“这是什么药材?”

于夫人心情很好:“你不是王敖小徒弟吗?《唐本草》里有记载一个药材叫“底也伽”,是从西域以外拂菻运过来的。”

苟慎摇了摇头,他哪儿懂这些冷背的东西。

据《旧唐书·西戎传·拂菻》记载,乾封二年,拂菻让使者送来一种叫“底也伽”的药材。

波斯人认为它是万能的解毒药,“底也伽”是一种复方药材,包含阿芙蓉、龙涎香、缩砂、肉豆蔻、肉桂……其中“阿芙蓉”是主药。

《唐本草》中记载,“底也伽”味辛苦,平,无毒,主治百病中恶客忤邪气心腹积聚,出西戎”。

在唐代,底也伽传入中土,大食人通过丝绸之路将其带到长安。

主药“阿芙蓉”也随之传入,甚至有人带了阿芙蓉的种子,到中土种植。

这花也适应力挺强,大江南北皆能成活,当时只当做一种好看的观赏植物。到了北宋,阿芙蓉已经被开始广泛种植和应用。

《开宝本草》中也有记载此药,民间俗称:米壳。

于夫人拿出一块膏子:“白莲社用阿芙蓉的果实捣碎做过线香,那线香让人闻了就产生依赖。我就问花农,能不能让这依赖性更强?花农说,只要在阿芙蓉果实成熟之时,割取白色汁液,在凝结成黑色膏药,用黑膏燃烧,吸入的烟雾能让人飘飘欲仙,并且抽一段时间,就再也离不开。”

苟慎听了也是一脸震惊:“还有这么神奇的药材?”

于夫人命人先把两车“阿芙蓉膏”收入库房:“去年,让人在南方多种了一些,做成了黑膏,我便叫了几个孩童,在屋里点燃吸取烟雾,那些孩子闻了,便再也离不开了。”

于夫人还拿出一个模样古怪的竹竿,中通外直:“为了让入口的烟量更大,我设计了这个烟杆。”

于夫人在烟杆中放入一些阿芙蓉膏,用油灯点燃,深深的吸了一口,吐出白色烟雾:“今年,这阿芙蓉产量很大,我打算都送到亳州来集散。”

苟慎看着于夫人,她一脸飘飘欲仙的神态,十分让人向往:“夫人,这东西真能赚钱吗?”

于夫人眼神迷离:“一种吸了就再也离不开的仙药,买了一次,就会想买第二次,不管价格再高,都会想买,你说会不会赚钱?”

苟慎也看出此物不凡,夸赞道:“不仅能赚钱,还能让那些达官贵人都聚集在华佗阁里,这样就有了靠山,这买卖就能越做越稳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