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集:官府递橄榄枝(1/2)
镖途生财:官镖之约
晨光刚漫过青州府衙的青砖灰瓦,陈远正站在镖局大院里,看着伙计们清点昨日从黑石岭押回的绸缎。十余名蒙面劫匪被捆送官府的消息,一早便在城里传得沸沸扬扬,连街角茶馆的说书人都添了段“陈镖头智擒黑风余孽”的新段子。
“总镖头,府衙的赵捕头来了!”门房老周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几分急促。陈远擦了擦手上的灰尘,抬眼便见一名身着藏青捕快服的汉子大步走来,腰间佩刀悬着红绸,面容刚毅,正是青州府捕头赵烈。
这赵烈在青州地界颇有威名,专管劫案盗案,去年黑风寨第一次作乱时,两人曾在官府公堂有过一面之缘。陈远迎上前去,拱手道:“赵捕头大驾光临,可是为昨日那伙劫匪的事?”
赵烈却没提劫匪,只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叠整齐的黄褐色文书,双手递到陈远面前:“陈总镖头,今日来,是有一桩关乎边境安危的差事,想请您的‘远通镖局’接下。”
陈远接过文书,指尖触到纸面的蚕丝纹路,便知这是官府专用的公文。展开一看,“官镖合作文书”六个大字赫然在目,下方列着运输货物——军粮五千石,目的地雁门关,落款处盖着青州府的朱红大印。
“军粮?”陈远眉头微蹙。他走南闯北这些年,商镖走得多,官镖却极少碰。倒不是怕麻烦,而是官镖规矩多,且边境一带近来不太平,上个月还听说有商队在雁门关外被劫,连人带货都没了踪影。
赵烈似是看穿了他的顾虑,叹道:“实不相瞒,这军粮是给边境守军的过冬粮草,本该上月就送过去,可前两拨接了活的镖局,要么走到半路被劫匪吓退,要么干脆卷了定金跑了。如今府尹大人急得上火,若再耽误,守军怕是要挨冻受饿。”
他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压得略低:“我听闻您昨日以二十人敌十余名劫匪,还能生擒匪首,远通镖局的实力,青州府里没人不佩服。府尹大人说了,只要您肯接,佣金按市价的两倍算,且出发前先付三成定金。”
两倍佣金?陈远心头一动。镖局上个月刚添了十名新镖师,粮饷开支正紧,这笔钱若能拿到,不仅能结清欠款,还能给伙计们添些过冬的棉衣。可他也清楚,边境劫匪猖獗,五千石军粮目标太大,稍有不慎,不仅镖队要折损,连官府那边也没法交代。
“赵捕头,此事事关重大,我需与镖局的两位主事商议一番,明日给您答复如何?”陈远没有立刻应下,做事稳妥是他多年走镖的信条。
赵烈点点头,脸上露出几分急切:“好!我等您的消息,只是还请陈总镖头尽快,毕竟军期不等人。”说罢,他又叮嘱了几句文书上的细节,才转身匆匆离去。
赵烈走后,陈远拿着文书回到内院书房。刚坐下没多久,柳如氏便端着一壶热茶进来了。她穿着一身月白布裙,鬓边插着支银簪,虽是女子,却比寻常男子多了几分干练——当年陈远落难时,是她拿出嫁妆资助他开镖局,这些年里里外外的账目,也全靠她打理。
“看你眉头皱着,可是赵捕头带来的差事不好接?”柳如氏将茶盏放在陈远手边,目光落在桌上的文书上。
陈远把文书递给她,将赵烈的话一一细说。柳如氏看完文书,手指在“两倍佣金”几个字上顿了顿,沉吟道:“两倍佣金确实诱人,且官镖若能做成,往后镖局在青州府的名声只会更响。只是边境的劫匪……”
“我也是担心这个。”陈远揉了揉眉心,“五千石军粮,至少要十辆镖车,目标太大,劫匪肯定会盯着。咱们镖局虽有三十来人,可真遇上大股劫匪,怕是吃力。”
两人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王福挑着门帘走了进来。他是陈远的同乡,早年在苏州做绸缎生意,后来跟着陈远一起开镖局,如今管着镖局的货源和商路,是陈远最信任的老伙计。
“总镖头,陈夫人,我刚在门口听老周说,府衙的赵捕头来了?”王福搓着手,脸上带着几分好奇,“是不是为了昨日那伙劫匪的事?”
陈远把文书递给王福,又把官镖的事说了一遍。王福看完,脸色有些复杂:“军粮啊……这活确实险,可若是能做成,咱们镖局也算有了官府的靠山,往后走商镖,那些小毛贼也得掂量掂量。”
“王大哥说得是。”柳如氏接过话头,“我刚算了笔账,两倍佣金到手,不仅能结清新镖师的粮饷,还能给镖车换些新的车轮和护板。只是安全方面,得想个稳妥的法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