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集:首趟西域镖的风波(2/2)
接着,他又打开自己的行李,把里面的衣服、书籍都拿出来:“我的行李也扔,大伙儿放心,我和你们一样。”
镖师们见少东家都这么做,也不再多说。有人主动拿出自己的行李,有人去搬备用工具,不一会儿,烽燧旁就堆了一堆要扔的东西。赵武看着陈承业,眼里多了几分赞许——这少东家,虽年轻,却有老东家当年的决断。
减轻了重量,镖车果然好走多了。陈承业让大家轮流骑马,节省体力,又把仅有的两皮囊水分成十五份,每人一份,每天只许喝两口。他自己则几乎不喝水,只在嘴唇干裂得出血时,用舌头舔一点湿润一下。赵武看在眼里,偷偷把自己的水递给他:“少东家,您是领头的,不能倒下。”
陈承业推辞:“赵叔,我年轻,扛得住,您年纪大,留着自己喝。”
就这样,一行人在戈壁上走了四天。第四天傍晚,终于看到了穆罕默德商栈的影子——那是一座土黄色的院子,周围围着木栅栏,远远就能看到院子上空飘着的西域商队的旗帜。镖师们都激动起来,有人甚至哭了:“到了!终于到了!”
陈承业也松了口气,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只觉得双腿发软。他勒住马,对众人说:“大伙儿再坚持一下,到了商栈,就能好好喝水吃饭了。”
穆罕默德早已在商栈门口等候。他约莫三十岁,高鼻梁,深眼窝,穿着西域样式的长袍,看到陈承业的镖队,立刻迎了上来。“陈少东家,可算把你们盼来了!”他说着一口不太流利的中原话,热情地握住陈承业的手。
陈承业有些愧疚:“穆罕默德先生,实在抱歉,我们遇上沙暴,耽搁了行程,比约定时间晚了一日。”
穆罕默德却摆了摆手,笑着说:“少东家不必道歉。我已经从路过的商人口中听说了,玉门关外的沙暴很大,你们能平安抵达,就是最好的事。”他转头看向镖师们,见大家虽然疲惫,却都好好的,又说:“我听说,为了让大伙儿平安,你扔了不少货物减重?”
陈承业点头:“是,父亲教我,护镖先护人,货物丢了可以再补,人要是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穆罕默德听完,眼里满是敬佩:“陈老东家果然教得好!哈立德叔叔常跟我说,陈家镖局最讲‘信’和‘仁’,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少东家,你比我想象中更稳重,这样的合作伙伴,我信得过。”
他拉着陈承业走进商栈,让人端来水和食物,又让人去清点镖车上的丝绸。“丝绸都完好无损,”负责清点的伙计汇报,“只是镖车比之前说的轻了些。”
穆罕默德哈哈大笑:“轻了没关系,重要的是,陈家的人都在,陈家的信誉也在。少东家,我跟你说,从今日起,咱们的合作不仅限于丝绸,我这里有西域的香料、宝石,你要是愿意,咱们可以一起做,陈家镖局护镖,我负责西域的货源,咱们双赢!”
陈承业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收获,心里又惊又喜。他想起父亲说的“人心比银子贵”,此刻才算真正明白——放弃一些货物,保住的不仅是镖师的命,还有一份能走长远的合作。
当晚,穆罕默德在商栈摆了宴席,招待陈承业和镖师们。席间,穆罕默德不停地给陈承业敬酒,说的都是对未来合作的期待。镖师们也放开了,有的喝着酒,有的聊着路上的经历,气氛热闹得很。
陈承业看着眼前的景象,想起出发前父亲的眼神,想起戈壁上的风沙,想起镖师们信任的目光,心里忽然很踏实。他知道,这趟镖,他没给父亲丢脸,也没给“陈记”镖局丢脸。
三日后,陈承业带着穆罕默德签下的长期合作文书,准备返程。穆罕默德送他到商栈门口,递给他一个精致的银盒子:“少东家,这是我给陈老东家的一点心意,里面是西域的特产,让他尝尝鲜。”
陈承业接过盒子,拱手道谢:“多谢穆罕默德先生,我一定转交给父亲。”
镖队再次出发,这一次,走的是返程路,没有了粮水短缺的担忧,也没有了沙暴的威胁,镖师们的脚步轻快了许多。陈承业骑在马上,看着前方的路,阳光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他摸了摸刀鞘上的“信”字,又想起穆罕默德说的话,忽然觉得,父亲当年走的镖途,或许就是这样——用一点“仁”,守一份“信”,然后,就能走出一条越来越宽的坦途。
远处的玉门关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一座守护着商路的丰碑。陈承业知道,这只是他镖途的开始,往后,还有更多的路要走,更多的挑战要面对,但他不怕——因为父亲留下的“信”和“人心”,会像这玉门关一样,永远护着他,护着“陈记”镖局,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