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戈壁滩上的生命密码(1/2)
新疆农科院的白色实验楼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重,方稷站在种质资源库前,透过厚厚的玻璃窗凝视着里面整齐排列的种子样本。新疆农科院的负责人张斌张院长,正热情地向团队介绍着他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这是我们收集的124份地方小麦种质,\"张院长指着墙上的图谱说,\"每一份都经过严格的性状鉴定和基因测序。\"
方稷的目光扫过那些标注着\"耐盐碱-塔城3号抗旱-和田5代\"的标签,这些种质资源与他们在戈壁发现的野生小麦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张院长,这些种质的耐旱性数据...\"方稷指着其中一组曲线图问道。
\"啊,这个和田系列很有意思,\"张院长推了推眼镜,\"它在水分利用率上比普通小麦高出47%,这与它的根系结构密切相关。\"
铁柱突然插话:\"就跟这次科考队在戈壁发现的野生小麦那个一样!...\"
冯知微迅速在笔记本里翻找自己的记录,与农科院的数据进行比对。实验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惊叹声。
\"看来我们找到了这些野生小麦的'亲戚'。\"方稷笑着说,但眼神却若有所思。他注意到这些农科院培育的品种虽然性能优异,但比起戈壁的野生种还是差了一个数量级。
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在农科院提供的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
先进的基因测序仪昼夜不停地运转,墙上贴满了数据图表。
方稷发现,这些野生小麦的6b染色体上有一段特殊的基因序列,正是这段序列同时调控着抽穗时间和穗子数量。
\"这简直是大自然的奇迹,\"方稷在团队会议上展示着最新的分析结果,\"这段基因就像一把钥匙,同时打开了高产和抗逆两扇门。\"
林少校依然保持着军人的警觉,他注意到实验室外新增了安保人员,所有数据都被严格加密。王教授每天都要听取进展汇报,然后匆匆离开,去向不明的上级部门汇报。
一天深夜,方稷独自在实验室整理数据时,铁柱拿着资料走了进来。
\"教授,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铁柱拿着资料给方稷看说,\"农科院的数据库里,有十几份种质的来源地与我们发现野生小麦的位置非常接近。\"
方稷立即拿出地图进行比对,果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优异种质大多采集自戈壁边缘的绿洲地带,呈环状分布。
\"就像有人...或者说大自然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育种实验。\"方稷喃喃自语。
就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了平静。某国际学术杂志上突然出现了一篇匿名文章,详细描述了新疆发现超级小麦的消息,甚至附上了部分数据截图。
\"这不可能!\"王教授在紧急会议上拍案而起,\"所有数据都严格保密,怎么会泄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