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集:家人远走(1/2)
城楼别故
苏半城的指尖在城砖上磨出细痕,那粗糙的触感顺着指腹爬上来,却压不住心里翻涌的焦躁。昨夜在驿馆烛火下,王文韶那声“你得留在京城”像块冰,砸在他心口——他活了五十多年,走南闯北做票号生意,最懂“留人”背后的门道,那是把刀架在脖子上的牵制,用他一人,捆住整个苏家。
“爹,我不想走。”苏小姐攥着他的衣角,小脸上还挂着泪痕,昨天管家被抓走时的哭喊声,还在她耳边绕。苏半城蹲下身,把女儿冻得发红的小手塞进自己怀里暖着,指腹轻轻蹭过她脸颊的泪印:“乖,回平遥就能吃到你娘做的油糕了,还有你最爱的酸枣糕,让李叔给你多备些。”
这话是哄孩子的,可他自己心里却发苦。平遥的油糕再香,没了他在,妻女吃着也未必安心。苏夫人站在一旁,手里攥着个蓝布包袱,里面是给苏半城备的棉衣和药材,她把包袱递过去,声音带着颤:“京城比平遥冷,棉衣要按时穿,你有咳嗽的老毛病,这几包甘草片记得泡水喝。”
苏半城接过包袱,指尖碰到妻子冰凉的手,赶紧攥了攥:“你们路上也当心,王文韶派的人……别跟他们起冲突,凡事忍一忍。”他没说“监视”两个字,怕吓着女儿,可苏夫人怎会不懂,只是含泪点头:“你在京城更要当心,我们在平遥等你,一定等你。”
天刚蒙蒙亮,驿馆外的马车就轱辘轱辘响起来。那是辆青布篷马车,车辕上挂着两盏马灯,灯芯跳动着,映着两个站在车旁的兵丁。他们穿着青色号服,腰里别着弯刀,眼神直勾勾地盯着苏家人,连苏夫人给马夫递水囊的动作,都要多看两眼。
“这是王大人派来护送你们的,路上有他们在,安全。”驿馆的差役皮笑肉不笑地说着,苏半城心里冷笑,这哪是护送,分明是押解,怕他们半道跑了,断了牵制他的筹码。
苏半城送他们到城门口,看着苏夫人扶着女儿上了车,又拽住李老三的胳膊,压低声音:“路上盯着点那两个兵丁,要是他们敢为难夫人和小姐,你……”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个银元宝塞过去,“多给他们些银子,先稳住,到了平遥再做打算。”
李老三是苏家的老人了,跟着苏半城跑了二十多年票号,最是忠心,他把银元宝揣进怀里,重重点头:“东家放心,我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得护着夫人和小姐平安到平遥。”
马车的门帘被苏夫人撩开一角,她看着站在城门口的苏半城,眼圈又红了:“你一定要保重,我们在平遥等你!”苏小姐也凑到车窗边,挥着小手:“爹,你早点回来!”
苏半城站在原地,挥着手,直到马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慢慢往城外走。他没立刻回去,而是顺着城墙根,一步步往上爬。城楼的台阶积着薄霜,走起来打滑,他扶着旁边的木栏杆,喘着粗气,终于爬到了城楼顶端。
风裹着沙尘吹过来,刮在脸上生疼。苏半城扶着城楼的木栏杆,目光追着那辆青布篷马车。马车越走越远,渐渐变成一个小黑点,再后来,连黑点也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条延伸向远方的官道,在晨雾里若隐若现。
他想起二十年前,也是在这城楼,他送刚娶进门的妻子回平遥省亲。那时候他刚在京城开了汇通钱庄的分号,意气风发,抱着妻子说:“等我把分号稳住,就接你回京城,以后咱们一家人再也不分开。”可如今,却要让妻子带着女儿独自回去,还要受着别人的监视。
指尖的包袱还带着妻子的温度,里面的棉衣叠得整整齐齐,甘草片的药香从布缝里透出来。苏半城把包袱抱在怀里,像抱着全家人的牵挂。他对着平遥的方向,在心里暗暗发誓:王文韶,你今日用我家人牵制我,来日我必让你还回来;这京城的牢笼,我苏半城迟早要破,等我把账算完,就回平遥,再也不跟家人分开!
城楼下传来兵丁的脚步声,是王文韶派来“陪着”他的人。苏半城转过身,脸上的不舍早已收了起来,只剩下平静。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能再软弱,要像当年在平遥古城墙下跟票号同行斗智斗勇那样,步步为营,不仅要保住自己的命,还要护住远方的家人。
“苏先生,王大人让您回军机处整理账目呢。”兵丁的声音冷冰冰的,苏半城点了点头,顺着台阶往下走。脚步踩在积霜的台阶上,每一步都很稳。他心里清楚,王文韶留他在京城,是想让他当提线木偶,可他苏半城,从来不是任人摆布的人。
走下城楼时,晨钟刚好敲响,“咚——咚——咚——”的钟声在京城上空回荡,传到远方的官道上。马车内,苏夫人撩开车帘,听着远处的钟声,眼泪又掉了下来。苏小姐靠在她怀里,小声问:“娘,爹什么时候能回来呀?”
苏夫人擦了擦眼泪,把女儿抱紧:“快了,你爹说话算数,他一定会回来的。”她抬头看向远方,阳光慢慢穿过晨雾,洒在官道上,像是给他们铺了一条回家的路。
李老三坐在马车前,跟马夫聊着天,眼角却一直留意着后面跟着的两个兵丁。那两个兵丁骑着马,跟在马车后面不远不近,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李老三心里叹了口气,握紧了怀里的银元宝,心里想着:东家,您放心,我一定护着夫人和小姐平安到平遥,等您回来。
苏半城回到军机处时,王文韶正在翻看账册。看到他进来,抬了抬眼皮:“家人送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