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李隆基狠起来,敢用自己打窝!【求月票】(1/2)
“仙长仙长,你看,网上这么多无缝钢管卖呢,什么规格的都有,枪和炮好像可以一起研究了。”
听到这话,周易吓了一跳,现在的网购已经狂野到这种程度了吗?
他擦擦手,接过李清照的手机看了看,基本上都是一些常规的无缝钢管,没有那种特殊口径的,比如5.56、5.58、5.8、7.62、12.7等奇奇怪怪口径的无缝钢管。
嗯,也不知道这些数字是啥意思,总之脑子里一下子全都蹦了出来,摁都摁不住的那种。
所有口径几乎都是整数,周易看了看,挑选了一截八毫米内径的无缝钢管,钢管厚度超过四毫米,不知道能不能用上。
接着,他又选了内径60毫米、75毫米和105毫米的无缝钢管,三款钢管的厚度都超过了30毫米,应该不会炸开。
下单之后,他等了一会儿,没有人打电话过来询问用途,订单也在处理中,感觉有些奇怪,便给瞎子打了个电话:
“网上有卖无缝钢管的,这玩意儿可以拿来造枪,就没人管吗?”
瞎子有些奇怪:
“跟你有什么关系?再说钢管只是建材的一种,想要做成枪,还得有设备打磨膛线,至于炮,光炮栓的焊接和抵消后坐力的退制装置就是一大关,好好研究道门典籍吧,别整天研究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最近可没少在网上买东西,当心把你请到警局喝茶。”
说完,瞎子挂断了电话,让周易越发怀疑,这老头儿的背景,跟他的眼窝一样深不可测。
连自己买的东西都知道,瞎子到底是什么身份啊?
不过他说得也有道理,有无缝钢管不算什么,关键是怎么做成枪……算了,这事儿还是让赵佶发愁吧,要是弄不出来,就先搞点边区炸弹。
所谓的边区炸弹,就是抗日时期的周氏炸药。
有了硝酸,苦味酸其实也能做了,这玩意儿就是用硝酸和靛蓝染料生成的。
但宋朝时期靛蓝的产量非常低,还需要大量人工去采摘、提炼,短时间做不到,只能先用周氏炸药应急。
周氏炸药的威力虽然比不过苦味酸和TNT,但却比黑火药强了一大截,一公斤就能炸断铁轨,十五公斤可将火车头整个掀翻,在百团大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等赵佶捣鼓出来硝化甘油,就让他先造点周氏炸药应应急,这玩意儿做成的香瓜手雷,比黑火药强五倍以上,而且性质稳定,可以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大批量生产。
武媚娘对李清照说道:
“照儿妹妹下次让赵佶整理一份制作硝化甘油的所有流程,我们大唐也应该造一些炸药修筑道路了。”
硝化甘油作为军事用途比较危险,但用在工程层面,那就没问题了。
事实上,诺贝尔当初之所以能成功,就是他用硅藻土成功将硝化甘油钝化,成了优质的民用炸药,后来还成功做出了类似火腿肠的爆炸胶,让民用炸药更上一层楼。
但军事层面的炸药,一直到苦味酸问世才彻底改变了黑火药一统天下的地步,苦味酸之后,才逐步出现TNT、黑索金之类的现代炸药。
吃早饭时,李清照问道:
“仙长,今天后土娘娘就不需要供奉了,您有什么安排吗?”
周易早上蒸了一些红薯,此时正耐心的剥着红薯皮:
“没啥安排,你想干嘛直接说吧,不用绕来绕去。”
李清照笑着说道:
“我想去批发市场买点小商品,卖给汴梁的商贾,增加军器监的研发费用。”
武媚娘问道:
“赵佶安排到辽国的商队有消息了吗?”
“昨日来过信函,说大受欢迎,换到许多金银,可惜我不在幽州,否则直接带到混元宫,就不用担心路上被打劫了。”
上次辛弃疾就是这么干的,回头赶远路都可以将物品寄存到混元宫,能节省很多时间。
早餐过后,周易开着许久没动过的面包车,载着武媚娘和李清照下山,直奔邑阳市东郊的小商品批发大世界,进去采买了一堆方便实用的小商品。
比如打火机、哨子、墨镜、风镜、折扇、缝衣针、塑料梳子、镜子等等,都快把面包车装满了。
在工业体系完备的现代社会,这些物品便宜得令人发指,但拿到古代,每一样都能成为宝贝。
中午,三人在附近吃了顿冒菜,又尝了尝口感比较筋道的擀面皮,这才返回云雾山。
另一边,大唐开元世界。
公孙大娘和李白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皇家西内苑,看了看种植的各种蔬菜瓜果,长势都挺不错的,尤其是土豆苗,居然比想象中还茂盛。
李隆基偷得浮生半日闲,陪同两位长辈一起视察,然后问起了土豆的产量:
“姨奶,若肥料充足,土豆一亩地能长一万斤吗?”
公孙大娘打开手机,翻开备忘录说道:
“土豆的最高记录是亩产9.58吨的希森六号,一万九千一百六十斤,是不是比你想象中更多?”
李隆基被这个数字惊得说不出话来,难以想象这么一亩地结出一万九千多斤土豆的概念,只觉得大唐百姓的饥荒将得到大幅度缓解。
李白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