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咒禁山海 > 第二百九十章 七月半,鬼王潮

第二百九十章 七月半,鬼王潮(1/2)

目录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三官盟威体系下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除了大昭王朝,属于同一文化圈内的扶余、瀛洲、夷洲、南洋诸国等藩属国也都有此习俗。

它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为三元节。

“三元”即为:天、地、水,三者称“官”,三官帝君各自代表此界天道的某个侧面,就像人的五官一样,执掌一部分天道的运行规则。

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祂掌管天空、周天星府的运行。

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祂掌管大地以及山川万物。

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也叫下元诞,祂掌管江河湖海、疏通水脉。

每当三元节时,三官道炁便会下界巡游,此等现象分别叫做: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王澄和宴云绡站在九龙江口的镇海卫城头上,看向沧溟大洋,面前浊浪排空,残阳如血。

大洋深处阴气如潮,裹挟着海风、潮汐,一起化作粘腻浓稠的墨汁洒向人间。

还可以明显看到浪花中泛着丝丝青黑色的诡异邪气,仿佛溺死者不断翻涌的杂乱长发,只要多看两眼就会被缠住脖颈拖入深海。

王澄在城头插下一杆写着“昭”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的旗杆。

“都说国家是宇宙和天道运行的复制品。

在国力强盛【汉始皇帝王神炁】充盈的时候,三官道炁和《二十四节律》也会运行有序,各种怪事、阴鬼、邪祟全都可控。

到了王朝末世,礼崩乐坏,原有的精密体系也会变得漏洞百出,一旦百姓遇害又会反过来加剧这个过程。

最后一场逐鹿之战下来,人口去掉七八成都是常事,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惨不忍睹。

阿绡姐姐,我现在才算是亲眼见识到,为什么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了。”

龙女静静听着王澄晋升镇海卫指挥使这段时间的经历,位置不一样,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最近这芗州府的邪祟闹得越来越凶,每个案件都会通报给我们镇海卫,以前我都没有意识到局势已经恶劣到了这种程度。

红叶镇血尸案,有一邪祟混入镇中,每夜都会换上一张人皮,留下一具身份难辨的血尸。

它还会代替受害者生活,就连受害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死了.

白云寺僧众失踪案,整座寺庙片瓦未损,但所有和尚却全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据说有樵夫无意间听说,寺里的和尚得了一本秘卷道书《无字真经》,自己写上去的东西都能变成佛法。

当天傍晚还看到寺中佛光冲天,事后那本经书也不知所踪,到现在都没有下文

还有芗州府最大的赌坊长乐坊骰子赌命案。

有个长着21颗眼睛四四方方的邪祟会随机潜入不同的包厢,跟人赌大小,公平公正,童叟无欺,赌徒赢了就能添寿,输了就会丢掉小命。

赌坊主人也是人才,不仅没有上报反而召集了一群老财主过来开了一个特色赌博项目,竟然真被他们给赢了不少,有人延寿数月,连老人斑都淡了。

要不是有一个在同一家赌坊借了高利贷,等着分家产填窟窿的儿子举报了自家老子,官府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呢

那些负责监测沿海州府,追捕邪祟的【夜不收】忙得脚不沾地,这个月已经好几次请我们派兵支援了。

如今表面的平静全靠忠勇之士缝缝补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

王澄说着说着突然话音一顿,抬头看向远方的天海交界,抬手敲响了警钟:

“鬼王潮来了,我就知道今年这个中元节不可能太平。”

铛!铛!铛!

听到警钟声,早就严阵以待的镇海卫官将们,立刻进入设置在九龙江两岸的岸防炮炮位。

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水中。

随着山海咒禁出现漏洞,统治神州的《二十四节律》力量衰弱,在特殊的节令或是黑道凶日,有很大可能遭遇不同的邪祟和活过来的民俗突袭。

最典型的就是每到过年时,在全国范围内随机刷新的大邪祟【年兽】!

无论是咒禁长城上两位老父亲的预警,还是内陆都层出不穷的邪祟,都让王澄做好了充分的战备。

跟他们一开始预料的差不多,还没等他们在午夜时分埋伏【五色鼠妖】,已经有别的邪祟主动找上了门。

哗啦啦.

一群在水下直立行走的【死倒】,驱赶着沧溟大洋的天文大潮,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龙潜跃,鬼王潮!

阴风席卷而来,夹杂着水汽和催人欲吐的腥臭味、腐臭味。

事实上,不只是闽州治第二大水系九龙江,闽江、钱塘江、天堑江等等面朝沧溟大洋的所有水系都迎来了相似的一幕。

铛铛铛.刺耳的警钟声响彻大昭沿海。

尤其是钱塘江。

入海口呈喇叭形,当潮水涌入时,江面从上百公里迅速收窄到几公里,导致水流加速堆积形成大潮。

全靠被誉为“捍海长城”的鱼鳞石塘才能抵挡。

自从汉代就有了海塘工程,华信筑防海大塘;五代时,吴越钱王筑捍海塘,创竹笼石塘;本朝时,黄光昇又创制了五纵五横鱼鳞大石塘,被各大江河广泛采用。

九龙江入海口也有一层层的鱼鳞石塘,水下部分河段还有密密麻麻的鱼鳞坝,防止邪祟和海水一起倒灌进内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