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攻破全椒县(1/2)
池河镇之战结束,大军在镇上休整两天后就开拔了,按照既定路线浩浩荡荡向东南方向的全椒县进发。
队伍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翻越崎岖的大枪岭,二月的岭上晚上寒风呼啸,但义军士卒们因新胜而火热的内心却驱散了寒意。
“他娘的,这岭子可真不好爬!”扫地王张一川喘着粗气,用刀鞘杵着地,“比跟官军干仗还累人!”
旁边的左金王贺锦笑道:“老张,爬过去,前面就是清流关,过了关南京就在咱眼前晃悠了!这点累算个球!”
马守应则对刘处直说道:“大帅,清流关虽是旧关,未必有重兵,但也需小心官军设伏。”
刘处直点头:“老回回说的是,狗才,派侦骑前出十里,仔细探查清流关动向!”
“得令!”李狗才领命,立刻安排手下精干探马先行。
所幸,官军兵力捉襟见肘,并未在清流关布置像样的防御,义军前锋很顺利便通过了这道关卡,继续南下,队伍行至戴安镇地界时,已是人困马乏,刘处直下令在镇外扎营休整。
戴安镇并非大镇,百姓早已闻风躲避,然而,义军扎营不久,一伙不速之客却主动找上门来,来的是一群本地打扮的汉子,约莫两千多人,衣衫混杂,手持兵刃,为首的是个身材高瘦、面色精悍的汉子,自称阴天星梁五。
“哪位是义军刘大帅?我们是戴安镇左近讨生活的弟兄,久闻义军威名,特来投奔,有要事相商!”梁五被带到中军大帐,抱拳行礼,声音洪亮。
帐内,刘处直坐在主位,两侧是张一川、贺锦、马守应、贺一龙、刘国能等掌盘子,目光都看着这个的土贼头目。
刘处直缓缓开口:“我就是刘处直,梁五兄弟?有何要事?”
梁五见帐内皆是声名赫赫的流寇掌盘,不免有些紧张,但强自镇定道:“刘大帅,各位掌盘!我们在此地多年,受够了官府的鸟气!全椒县那狗官,去年剿匪,害了我们不少兄弟。
如今听说义军要打南京,要经过全椒县,我们愿效犬马之劳,与义军联营,共破全椒!打下县城,钱粮女人,我们只要三成,其余都归各位大王!”
帐内几位掌盘子交换了眼色,贺一龙嗤笑一声:“哼,三成?你们两千多人能出多大力?也敢开口要三成?”
梁五连忙道:“这位大王有所不知!我们人虽不多,但熟悉全椒县内情,知道哪段城墙老旧,哪个大户藏粮藏金银多!城里还有我们的内应!攻城时,我们愿为前驱,只求破城报仇,日后也能跟着义军干大事!”
刘处直原本的计划就是要打全椒,如今有地头蛇主动要求合伙,并提供情报和内应,确实是意外之喜,能增加不少胜算,但这些土贼未必可靠。
老回回马守应低声道:“大帅,此人所言若实,倒是一大助力,但需防其有诈,或是官军细作。”
刘处直微微颔首,看向梁五:“梁五,你的心意我已知晓,合伙可以,但需听我号令行事,破城之后,按功劳大小分配钱粮,绝不会亏待真心投靠的兄弟,若真有内应,确是头功一件!”
梁五大喜过望:“谢大帅!我们一定听从号令,绝无二心!”
于是,刘处直接纳了梁五的队伍,义军声势更壮,号称二十万大军继续向全椒县挺进,崇祯八年二月初八,黑压压的义军队伍如同乌云压境,将全椒县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城头上,提督赵世臣和都司薛邦贞早已严阵以待,池河防线失守后,他们一路退至此地,加固城防,征发民夫,囤积滚木礌石,将全椒县守得如铁桶一般。
赵世臣按着刀柄,望着城外连营十几里的流寇营寨,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薛邦贞在一旁道:“军门,贼势虽大,但我军凭城固守,粮草充足,只要坚持旬日,南都援军必至!”
赵世臣叹了口气:“但愿如此吧,传令下去,严防死守!有敢懈怠者,斩!”
攻城战旋即展开,义军仗着人多势众,发动了潮水般的攻势,梁五的土贼果然熟悉情况,指出了几段据说较为薄弱的城墙。刘处直指挥各营,轮番猛攻。
“革里眼、左金王!带你们的人,攻东门,扫地王、闯塌天,主攻南门!梁五,让你的人带着弟兄们,填平南门外的护城河,我与老回回攻北门,西门临河就不打了,派人看着即可。
“杀啊!”震天的喊杀声响起,义军士卒推着云梯、撞门车、木幔车、以及十多米长的壕桥冒着城头倾泻而下的箭矢、石块和火炮,拼命向前冲。
梁五的人确实悍勇,冒着矢石填平了护城河,伤亡颇重,其余各营也派了大量新附流民混着一些老本兵强攻各门。
然而,赵世臣和薛邦贞毕竟是经验丰富的将领,指挥得当,官军抵抗异常顽强,滚木礌石如同雨下,烧开的金汁散发着恶臭倾泻,不断有义军士卒从云梯上惨叫着跌落。
一连三日,攻势如潮,却一次次被击退,城墙下尸积如山,土地被染成了暗红色,义军各营招募的新兵都有意见了,各个掌盘们只得给他们加餐安抚一下,这过了凤阳后想再找这些优质炮灰可不容易了,毕竟没到活不下去,谁愿意提着脑袋造反。
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