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僵持试探(2/2)
朱祁锂对此感到犹豫。他认为接受虞国的制度,意味着要让工人参与管理,并需要限制资本家的利润,这必然会遭到工业协会的强烈反对。而且明国和宁国肯定也不愿意看到越国与虞国合作,说不定会因此向越国施加压力。
会议最终没有达成共识,只能决定暂时维持现状,继续通过用铁矿石与明国交换的方式获取零件。同时命令工业部深入研究自主生产零件的可行性,寻找能够不依赖外部供应的解决办法。
在同一时间,虞国劳动党中央收到了报告。报告称南武洲劳动党已经完成了对境内工厂的整改,查处了五个向非成员国出售次品零件的窝点,没收了其非法所得,并将这些岗位的管理权移交给了工人代表委员会。
劳动国际秘书处据此决定,恢复南武洲享受技术普惠计划的资格,并向其提供零件生产的核心技术,帮助南武洲建立标准化的零件生产线。
李怡在后续的工作会议上强调,虞国推动制度输出,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其他国家,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劳动者能够受益。
只要成员国愿意遵守劳动国际的规定,切实维护工人权益,虞国就愿意提供技术支持。对于非成员国,虞国也不主动采取对抗策略,只要它们不阻碍工人追求更好的生活,虞国愿意保持正常的经济往来。
联邦十五年七月,越国工业部提交了《关于自主生产零件的可行性报告》。报告指出,越国若要建立标准化的零件生产线,需要从虞国引进精密机床和生产技术,同时还需要培养大量的技术工人。
前期投入的资金至少需要相当于越国去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并且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初步实现自给自足。
朱祁锂看着这份报告,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引进虞国的技术和设备,必然要做出制度上的让步。
但如果不这么做,越国的工业将一直受制于明国和南煦洲,眼前的经济危机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最终,他决定派遣特使前往虞国坤泽城,与虞国劳动党洽谈技术引进事宜,先行试探虞国可能开出的条件。
特使抵达坤泽城后,得到了李怡的接见。李怡明确表示,虞国愿意向越国提供零件生产的技术和设备,但越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允许工人依法成立工会,并参与工厂的日常管理和利润分配。
第二,将皇室和资本家在工业企业中的持股比例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以下,以确保工人代表在企业决策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第三,加入劳动国际,并遵守其各项规定,接受劳动国际的监督。
越国特使将这些条件传回会稽城。朱祁锂为此召开了紧急会议进行讨论。工业协会的资本家们坚决反对这些条件,认为这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皇室成员则担心,加入劳动国际后,越国的主权会受到限制和削弱。但工会代表郑万洙表示,这些条件能够有效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有利于稳定工人情绪,自己这些人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不少好处。
会议争论持续了两天。最终朱祁锂决定,先与虞国就第一个条件展开谈判,即允许工人成立工会,但要求对工会的权力进行限制,不能干预工厂的核心决策。至于降低持股比例和加入劳动国际这两项条件,暂时搁置,留待后续再议。
联邦十五年八月,越国与虞国之间的谈判正式开始。虞国方面坚持,工会必须拥有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和重大决策的权力,否则不会提供核心生产技术。越国方面则希望保留更多的管理控制权。双方各执一词,谈判陷入了僵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