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问题扩大(1/2)
联邦四十年正月刚过,玄中城劳动国际总部的走廊里就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李怡抱着一摞文件,径直闯进朱昭熙的办公室。文件最上面的一页,用红笔醒目地写着“越国铁矿污染紧急报告”。眼下正是朱昭熙在任的最后一年,各项事务都需在此期间定下基调,整个总部显得比以往更加繁忙。
“越国新郑县的铁矿出问题了。”李怡将文件放到办公桌上,语气紧迫,“当地村民上周发现河水突然变黑,鱼虾大量死亡。
他们沿河道排查,最终发现问题出在越国钢铁厂的尾矿库。我们派去的监察员已经确认,尾矿库的防渗膜出现大面积破裂,污水正直接渗入地下河。”
朱昭熙翻开报告,内页附有村民拍摄的照片:河面漂浮着一层油亮的黑色污染物,岸边的庄稼叶片焦黄枯萎。她的目光停留在“防渗膜破损原因”一栏,那里写着“未按季度检查,老化开裂”。
“钢铁厂的监督小组之前没有汇报吗?”朱昭熙抬头问道。
“监督小组组长郑大山在上个月就提出更换防渗膜的申请,”李怡回答,“但厂主周启元以联邦标准规定防渗膜三年一换、目前仅使用两年零八个月为由,拒绝拨款。监督小组没有强制执行的权限,只能将情况上报。然而还没等到劳动国际的批复,事故就发生了。”
朱昭熙合上报告,迅速做出指示:“立即通知郑大山赶赴新郑县,首要任务是堵住渗漏点,并组织村民进行水质检测。同时,正式致函越国政府,要求钢铁厂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包括村民的医疗费用和农作物损失。”
李怡正要转身离开,朱昭熙又补充道:“另外,尽快排查其他成员国是否存在类似隐患。联邦标准虽然规定了防渗膜的材质和更换年限,但未明确日常检查的具体流程,这很可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漏洞。”
三天后,郑大山带领技术小组抵达新郑县。在尾矿库附近的村庄,几十名村民正围住钢铁厂负责人讨要说法。一位老太太举着空水桶哭诉:“我们喝这井水几十年了,现在打上来的水全是腥臭味,孩子们喝了又吐又泻,你们必须负责治病!”
周启元站在人群中,手中紧握一份检测报告,辩解道:“尾矿库完全是按联邦标准建造的,防渗膜破裂纯属意外。厂里最多赔偿你们半年的粮食损失,多的实在拿不出来。”
郑大山挤进人群,将劳动国际的文件递过去:“根据技术合作章程,工厂造成的环境污染必须承担全部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和土地修复费用。所谓‘意外’,实则是未按规定进行检查维护所致,不能作为推卸责任的理由。”
周启元脸色顿时变得难看:“监督小组也没有每天都来检查尾矿库,如果他们早点发现,事情也不至于此。”
“我们上个月就提交了检查申请,是你一直没有批准!”站在郑大山身后的工人代表老张上前一步,“你说‘标准没有强制要求每月检查’,把申请压了下来。现在出了事,反而想把责任推给我们?”
村民们闻言情绪更加激动,有人试图冲击钢铁厂的大门。郑大山连忙劝阻,与周启元约定三天内必须拿出合理的赔偿方案,并指挥技术小组立即开始封堵渗漏口。
然而在修补过程中,另一个问题暴露出来。根据联邦标准,修补防渗膜需使用专用焊接设备,但钢铁厂那台早已故障多时,周启元以“使用频率低,不必浪费资金”为由一直未予维修。
技术小组不得不从虞国紧急调运设备,整整耽误两天时间,导致更多污水渗入地下。
消息很快传回玄中城。朱昭熙正在主持召开关于各国标准执行情况的联席会议。明国代表李大人手持一份清单发言:“我们对明国所有纺织厂的消防设施进行了排查,发现三成工厂的灭火器已过期。
联邦标准规定灭火器需每年检测一次,但厂主们以‘未规定必须由专业机构检测’为由,自行查看压力表了事,导致大量灭火器无法正常使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