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见招拆招(2/2)
朱昭熙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出巡查小组前往鲁国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有三个厂主与南武洲的人接触过,虽然尚未达成实质性合作,但已经对互助计划产生了怀疑。
朱昭熙意识到,互助计划不仅要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还要消除受援国的疑虑和误解。她决定亲自前往鲁国,与厂主们进行面对面沟通。
到达鲁国后,朱昭熙没有先去政府办公楼,而是直接去了钢铁厂的车间。当时正是午饭时间,她和工人们一起在食堂吃饭,闲聊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下午,她召集了鲁国的厂主们开会。“互助计划不是要控制你们的工业,”朱昭熙开门见山地说,“而是帮助你们建立符合联邦标准的工厂。只有这样,你们的产品才能卖到其他成员国,赚取更多利润。”
她拿出一些资料:“南武洲的人说提供‘自由的技术支持’,但他们的技术不符合标准。使用非标技术生产的产品根本无法进入联邦市场,最终只会导致你们亏损。”
朱昭熙还带来了其他成员国通过互助计划发展起来的案例。她详细介绍了越国一家钢铁厂如何通过标准化改造,将产品出口到三个邻国,利润翻了一番。
刘老板看完案例后,面露愧色:“我们以前没接触过联邦标准,不知道这么重要。听了您的解释,我明白了。以后我们肯定按标准来,不会再听信南武洲的谣言。”
其他厂主也纷纷表示支持互助计划。朱昭熙趁热打铁,提议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让厂主们能够直接反映问题和疑虑。
鲁国的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但朱昭熙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在返回总部的路上,她已经开始思考如何预防类似问题在其他国家发生。
离开鲁国后,朱昭熙没有立即返回劳动国际总部,而是前往蜀国考察农机厂的进展。
蜀国以农业为主,大多数农民还在使用传统农具,效率低下。互助计划的重点是帮助蜀国建立农机厂,生产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
到达蜀国农机厂时,朱昭熙看到厂区已经初具规模。厂房建设基本完成,设备安装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财务专家小组建立的管理制度已经开始运行,资金使用有了明确记录和审核流程。
厂长向朱昭熙汇报:“现在每笔支出都需要经过三道审核程序,采购订单必须附上三家供应商的比价单。虽然流程比以前复杂了些,但确实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滥用。”
朱昭熙点点头:“规范的管理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确保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等习惯后,你会发现这套系统实际上能提高效率。”
在参观生产线时,朱昭熙注意到一些工人在操作新设备时仍有些生疏。她询问培训情况,厂长承认虽然财务问题解决了,但技术培训仍然滞后。
“我们缺乏有经验的技师,越国派来的培训师人数有限,无法照顾到每个工人。”厂长解释道。
朱昭熙当即联系劳动国际总部,请求增派两名培训师到蜀国。同时,她建议厂里推行“师徒制”,让学得快的工人帮助其他工友,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