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草原相迎(1/2)
朱昭熙的车驾刚驶入虞元国都城外围,远处草原上就腾起一阵烟尘。护卫队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十几匹快马已经奔到近前,为首的正是朱见沽。他翻身下马,动作看着还有些生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特意提前赶来迎接的。
“嘎扎尔汗!”朱见沽躬身行礼,这动作比上次见面时郑重了不少。他身后的蒙古贵族们也纷纷勒住马,齐声高呼“嘎扎尔汗”,声音在草原上飘出去很远。
朱昭熙掀开车帘下了车,目光扫过面前的众人,随后开口:“不必多礼。”说完,她的视线落在了不远处的羊群上,问道:“今年的草势不错?”
“托您的福,春雨足,牧草比去年长的还高。”朱见沽直起身,语气里带着自然的恭敬,顿了顿又补充道:“只是部落里还有些老人念叨,说您要是早点来,就能赶上开镰祭了。”
这话让周围的贵族们都笑了起来。朱昭熙这才想起,蒙古人有在秋收前祭祀草原神灵的习俗,往年都是由部落首领主持,今年他们显然是盼着自己这个“嘎扎尔汗”来主祭。她没接这话茬,而是走向旁边拴着的一匹黑马。
“这是阿古拉家的‘踏雪’,跑起来比风还快。”朱见沽连忙跟过来介绍,“知道您要来,特意牵来给您骑的。”
朱昭熙接过缰绳,翻身上马的动作一气呵成。马背上的颠簸感传来,她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确实有太久没在草原上骑马了。
国内外的政务、劳动国际的琐事,让她早就习惯了坐马车和在办公桌前处理事务,此刻掌心触到马鬃的粗糙质感,倒生出几分久违的自在。
“走,去看看牧场。”朱昭熙双腿轻轻一夹马腹,黑马便迈着轻快的步子向前跑去。朱见沽和贵族们连忙跟上,马蹄声在草原上敲出整齐的节奏,一路朝着牧场的方向去了。
沿途的牧场上,不少牧民正忙着剪羊毛。有人抬头时看到了朱昭熙的身影,当即停下手里的活,远远地挥手呼喊“嘎扎尔汗”,声音里满是真切的欢喜。
还有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看到朱昭熙后,直接追着马跑了几步,手里举着一块刚烤好的奶饼,非要塞到朱昭熙手里。
“慢点跑,别摔着。”朱昭熙勒住马,弯腰接过奶饼,咬了一口。奶香混着麦香在嘴里散开,味道很实在。小姑娘咯咯地笑出声,跑回母亲身边时,还不忘回头多看了她两眼。
等小姑娘跑远,朱见沽也跟了上来,语气里带着感慨:“这些年,牧民们的日子确实好了。”他话锋一转,又说道:“但有些老规矩,还是没变。”
朱昭熙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之前修路时遇到阻力,就是因为部落里的议事制度。遇到大事,还是要由长老们坐在一起商议,年轻一辈的意见很难被采纳,即便有些想法更贴合当下的情况,也很难被重视。
两人骑着马继续往前走,沿途能看到不少牧民在忙碌。有的在整理剪下来的羊毛,把羊毛归拢到一起,装到布袋里;有的在给羊喂水,看着羊群在草地上慢悠悠地吃草;还有的在修补牧场周围的围栏,确保围栏没有破损,防止羊群跑出去。
路过一个牧民的帐篷时,帐篷门口坐着一位老人,手里拿着羊毛在捻线。老人看到朱昭熙,停下手里的活,笑着打招呼:“嘎扎尔汗,您这终于到这边来看我们了。”
“老人家身体还好?”朱昭熙勒住马,笑着回应。
“好着呢,能吃能睡。”老人笑着点头,又说道:“今年的羊毛收成好,等过些日子,就能给家里人做新的羊毛毡了。”
朱昭熙应着,又和老人聊了几句家常,才继续往前。朱见沽在一旁说道:“像这样的老人,部落里还有不少。他们一辈子都在草原上生活,习惯了老法子,对于新的东西,接受起来总是慢一些。”
朱昭熙嗯了一声,没说话。她知道,要改变老人们的想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之前修路的时候,就是因为长老们觉得修路会破坏草原的风水,一直不同意,后来还是她亲自去和长老们沟通,讲清楚修路对牧民们的好处,比如以后运输羊毛、购买生活用品会更方便,长老们才勉强同意。
两人骑着马走了约莫半个时辰,来到了一片更大的牧场。这里的羊群更多,还有几群牛在远处吃草。几个年轻的牧民正在搭建新的帐篷,看到朱昭熙过来,都停下手里的活围了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