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婚俗风波(2/2)
风波暂平,接下来是繁琐的婚俗流程。按规矩,要先"换帖"——把双方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由媒人交换。七爷翻着老黄历,选了个黄道吉日。
"就这天。"老人家烟袋锅点着日历,"宜嫁娶、纳采、订盟。"
换帖这天,林场屯来了十几号人,抬着聘礼热热闹闹地进了牙狗屯。最前面是两头披红挂彩的牛,后面跟着五只羊,再往后是各色礼品——两坛老酒、四匹棉布、一整只风干的狍子,还有赵小梅亲手绣的几十双鞋垫。
杜家也摆出了嫁妆:杜鹏打的狼皮、王谦送的猎刀、杜小荷准备的被褥...最引人注目的是七爷给的一包药方——"治跌打损伤七十二法",这可是无价之宝。
仪式在晒谷场举行。七爷穿着难得一见的青布长衫,站在碾盘上高声念着婚书:"...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念完婚书,赵小梅羞答答地给杜鹏戴上自己绣的荷包,杜鹏则红着脸递给她一把精致的匕首——刀柄上刻着"同心"二字。围观的人群发出善意的哄笑,孩子们争抢着撒落的喜糖。
正当气氛热烈时,黑皮突然跳上碾盘:"我给新人贺个喜!"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古怪的乐器——像是口琴和笛子的结合体,吹起来声音清亮婉转。
"这是..."七爷惊讶地瞪大眼,"失传的'鹿哨'?"
黑皮得意地点头,吹奏起一支欢快的曲子。更神奇的是,林中的鸟儿似乎被乐声吸引,纷纷落在附近的树上,叽叽喳喳地应和着。
"好!"众人鼓掌喝彩。赵屯长乐得胡子直翘:"这女婿收得值!连百鸟都来贺喜!"
宴席从中午一直吃到日头西斜。杜鹏和赵小梅被众人起哄喝了交杯酒,两张小脸红得像秋天的山楂。王谦注意到,杜勇军和赵屯长不知何时已经勾肩搭背,共用一个酒碗了——看来这亲家是做成了。
夜深人静,帮忙的人都散了。王谦和杜小荷在院子里收拾残局。杜小荷突然"哎哟"一声,扶着肚子蹲了下去。
"怎么了?"王谦赶紧扶住她。
"没事..."杜小荷皱着眉,"小家伙踢得厉害..."她突然抓住王谦的手,"等等!这感觉..."
王谦顿时慌了神:"要生了?不是还有半个月吗?"
"怕是等不及了..."杜小荷深吸一口气,"快去叫王晴和七爷!"
王谦一把抱起妻子往屋里跑,同时大喊:"杜鹏!去请七爷!王晴!准备接生!"
顿时,刚刚安静下来的杜家又灯火通明。王晴小跑着去烧热水,七爷拄着拐杖匆匆赶来,药箱在身后"咣当"作响。杜勇军酒醒了大半,在院子里直转圈;赵屯长也没走,指挥着自家人帮忙打下手。
王谦被赶出产房,只能在门外干着急。里面传来杜小荷压抑的呻吟声,每一声都像刀子扎在他心上。他想起上辈子杜小荷难产而死的惨状,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
"没事的。"七爷拍拍他的肩,"王晴得了我真传,再加上备了那么多好药..."
正说着,屋里突然传来王晴急促的喊声:"七爷!快来!"
老人家的脸色瞬间变了,拎着药箱冲了进去。王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指死死抠住门框。里面传来七爷模糊的指令声,接着是一阵忙乱的脚步声。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划破夜空!
"生了!"院子里的人欢呼起来。
可王谦还没来得及松口气,第二声啼哭紧接着响起——双胞胎!产房门终于打开,王晴满脸是汗地走出来:"大哥,恭喜,一儿一女!"
王谦冲进屋里。杜小荷虚弱地躺在炕上,身边两个襁褓中的婴儿正哇哇大哭。她脸色苍白,但眼睛亮得像星星:"看,这是姐姐,这是弟弟..."
七爷正在收拾银针,闻言补充道:"按之前说好的,姐姐叫王白鹿,弟弟叫王青山。"
王谦小心翼翼地抱起女儿,那小东西轻得像片羽毛,却让他双臂沉甸甸的。婴儿突然睁开眼睛,乌溜溜的眸子直直看向父亲,仿佛有千言万语。
"这丫头..."七爷的烟袋锅在油灯下闪着光,"将来准是个有主意的。"
屋外,听到喜讯的杜勇军和赵屯长又开了一坛酒。两个老汉勾肩搭背地唱着跑调的山歌,歌声在星空下飘出老远:
"一个女婿半个儿,
何必非要进门来,
两头开花结硕果,
亲家变成双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