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 > 第425章 道墨同心平疫乱,残片异动藏浩劫

第425章 道墨同心平疫乱,残片异动藏浩劫(1/2)

目录

道墨同心平疫乱,残片异动藏浩劫

一、辰时捷报传汴京

辰时的汴京,晨雾如轻纱般散尽,汴河水面被朝阳镀上一层碎金,波光粼粼间,载着粮草的漕船缓缓驶过,船桨划水的“哗啦”声与岸边柳丝的“簌簌”声交织,竟有了几分太平盛世的暖意。这场曾让汴京人心惶惶的疫灾,终在灵枢与素问的奔走下迎来转机——广利、安业、通济三坊的百余患者尽数痊愈,未染病的十五坊皆铺开香薰防护,隐性戾毒浓度跌破安全线,连续七日无一人新增染病,就连此前被余孽搅乱的地脉核心,也在道墨联合封印下归于平静,只余一丝极淡的寒气,藏在土壤深处。

广利坊的主街早已不复往日死寂。百姓们自发在门楣挂起红灯笼,窗棂上贴着用圣火灰烬混朱砂画的“平安符”,符纸在晨光中泛着淡金,与空气中萦绕的香薰、艾草气息相融,将残留的戾毒气息彻底驱散。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孩童,提着绘有墨竹图案的纸鸢,在青石板路上追逐嬉闹,清脆的笑声穿透街巷,引得路过的老者驻足含笑,眼中满是失而复得的珍视。

原本人满为患的治疗棚,此刻已修缮成“道墨医馆”。馆外立着两尊半人高的木柱,左柱挂青铜矩尺匾,“兼爱济世”四字刻得苍劲有力,是灵枢亲手所书;右柱悬太极木匾,“阴阳护生”笔法温润,出自素问之手。两匾在晨光中相映,青铜的冷硬与木材的温润交织,恰如道墨医道的融合共生。

医馆内,灵枢正坐在一张楠木案前为老者诊脉。他身着洗得泛白的青色医袍,袖口沾着些许黄芪药汁,却丝毫不显邋遢。改良脉诊仪的青铜盘放在老者腕上,十二枚银针稳稳立着,盘心太极图泛着淡金,指针匀速转动,显露出老者脉气平和,再无半分戾毒残留。

“老人家,您这脉气稳得很,”灵枢收起脉诊仪,指尖轻轻叩了叩案上的药方,“只是年事已高,脾肺稍弱,回去后用艾草三钱、黄芪五钱煮水,每日一碗,再把这香囊挂在床头,香薰别断,不出半月,保管您精神头更足。”

老者接过药方,枯瘦的双手忍不住颤抖,指腹反复摩挲着纸上的字迹:“灵枢先生,您是老朽的救命恩人啊!前几日我咳得连饭都咽不下,以为要去见阎王爷了,哪想到您几针一碗药,竟让我缓了过来!如今坊里太平了,孩子们也能去私塾念书了,这都是您和素问大夫的功劳!”

灵枢闻言轻笑,指尖拂过案上的青铜符,符面泛着微温:“老人家言重了。治病救人本是医者本分,若没有道墨两家的法子,没有百姓们的配合,单靠我二人,如何能挡得住那凶戾的疫气?您快回去吧,路上慢些,别被晨露打湿了衣裳。”

话音刚落,医馆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嚷,夹杂着锣鼓的“咚咚”声。只见十余个百姓抬着一块三尺见方的木质匾额,簇拥着坊正快步走来。匾额边缘缠着朱红绸缎,正中“医道双圣”四个大字用金粉勾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晃得人眼睛发花。

“灵枢先生!素问大夫!”坊正双手捧着匾额,几步跨进医馆,对着刚从香薰坊回来的素问深深一揖,“这是我广利坊三百余户百姓的心意!您二位一个用汤药救活人,一个用香薰护平安,是咱们汴京的活菩萨,‘医道双圣’的称号,您二位受之无愧!”

百姓们纷纷附和,有提着竹篮的妇人,将刚蒸好的粟米糕塞进灵枢手中;有扛着锄头的汉子,把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往医馆里送;还有之前染病的中年妇人,抱着刚痊愈的孩子,将一个绣着艾草图案的香囊递到素问面前,眼眶泛红:“素问大夫,这香囊是我照着您教的法子绣的,里面加了圣火灰烬,您戴着,保佑您一辈子平平安安!”

素问接过香囊,指尖触到布料上细密的针脚,心中一暖,眼眶竟也有些发热:“多谢大家的心意。我和灵枢先生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能看到大家平安,比什么都强。这香囊我会好好收着,也盼着大家记得,香薰要常燃,双手要勤洗,守住这份太平不易啊。”

灵枢走上前,与坊正合力将“医道双圣”匾额挂在医馆正梁下。金粉大字在晨光中映着众人的笑脸,医馆内的气氛一时热烈起来。就在这时,陈默捧着一封烫金信封快步进来,脸上满是喜色:“灵枢先生!素问大夫!汴京府来消息了!府尹大人把您二位的功绩报给了朝廷,皇上龙颜大悦,要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还要在城南建‘医圣祠’,让百姓们世代供奉您二位!”

“好啊!”百姓们闻言齐声欢呼,有人甚至放起了爆竹,“噼啪”声震得窗棂轻颤。灵枢与素问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他们所求从不是功名利禄,但若道墨融合的医道能被朝廷认可,能让更多人受益,这份赏赐,便多了一层传承的意义。

二、巳时道墨话传承

巳时的日头渐渐暖起来,医馆外的百姓陆续散去,只留下几个孩童仍在门口追逐,时不时探头往馆内张望。灵枢与素问、玄清道长、李修远围坐在楠木案旁,案上摆着朝廷刚送来的赏赐:黄金码成小堆,泛着冷光;绸缎叠得整齐,有绯红、宝蓝、月白三色;最显眼的是一本用黄绫装裱的《医道传承录》,封皮上盖着朱红玉玺,烫金的“钦定”二字格外庄重。

玄清道长伸手抚过《医道传承录》的封皮,指尖触到玉玺的纹路,不禁感慨:“道墨两家的渊源,说起来已有百年。晚唐时,墨瑶祖师与我上清观玄真先祖曾联手对抗墨渊,可惜后来因理念差异渐渐疏远。如今你们二位能将墨家的机关医道与道家的阴阳医理揉合,不仅平定了疫灾,更让道墨医道重归一体,这可是百年难遇的盛事啊!”

李修远也跟着点头,指了指案上的改良脉诊仪与青铜香器:“之前我只知墨家机关术厉害,能造出战车、弩箭,哪想到还能做出脉诊仪这种精细医具?更没想到与道家的纯阳咒、香薰术结合,竟有这么大的威力!现在汴京百姓提起‘兼爱济世’就赞墨家,说起‘阴阳护生’就敬道家,这道墨融合,真是实实在在的造福啊!”

灵枢从案角拿起一本泛黄的典籍,正是此前从墨家古迹秘库寻得的《墨道地脉考》。他轻轻翻开,内页用圣火灰烬墨绘制的地脉图仍清晰可见,旁注的小字密密麻麻,是历代墨家传人的批注。“其实道墨本就同源,”灵枢的声音温和却有力,“墨家讲‘兼爱’,是想让天下人皆不受疾苦;道家说‘无为’,是盼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质都是为了百姓安宁。晚唐战乱时,墨家传人为保医典不毁,将许多机关医术融入道家——就像现在道家常用的‘焚香避邪术’,最早便是墨家的‘燃香祛戾术’,只是后来添了阴阳咒,才成了如今的模样;而我们布的‘道墨联合阵’,也是取了道家阴阳阵的骨架,填了墨家矩尺纹的细节,方能挡住戾气。”

他将典籍递到玄清道长手中,指尖点了点其中一页:“这里记载的地脉净化术,若没有道长的地脉封印咒配合,根本压不住地脉核心的戾气。现在墨家虽渐渐隐于史书中,但它的医道精髓,早已融入道家、融入其他医派,这便是‘墨隐道兴’的真谛——传承从不是守着一个名号不放,而是让有用的法子流传下去,让百姓能受惠。”

素问也跟着补充,指尖捏着一枚刚做好的香薰香囊:“就像这香薰,用的是墨家传下的香方,青铜香器也是墨家机关样式,可若没有道家的纯阳咒激活,没有阴阳水浸泡药材,也挡不住那带水晶棺寒气的戾毒。如今百姓们用着香薰,或许不知道其中藏着道墨两家的智慧,但只要能护他们平安,这份传承就不算断。以后我们还要编更多医书,把治疗、预防的法子都写进去,让更多医者学会,让偏远地方的百姓也能受益。”

玄清道长捧着《墨道地脉考》,仔细翻看每页批注,眼中满是敬佩:“灵枢先生说得极是!道墨融合,不是谁吞了谁,而是取长补短,为百姓谋福。我回去后就把这本书带回上清观,让弟子们仔细研读,把地脉净化术与封印咒结合的法子记下来,编入道家医典,让这份融合的医道,能传得更久、更远。”

就在这时,灵枢袖中的青铜符突然微微发烫,符面泛着青金,一道虚影缓缓浮现——正是墨瑶祖师。祖师身着粗布医袍,腰间挂着青铜药杵,面容慈祥如生前,只是眼神中带着几分凝重。“灵枢、素问,”祖师的声音透过符面传来,温和却有穿透力,“疫灾虽平,隐患未除。余孽虽灭,水晶棺的核心碎片仍藏在地脉深处,不过是暂时被封印。他日地脉异动,碎片恐会再次激活,引发更大浩劫。你们需将道墨融合的医道好好传下去,培养更多传人,方能在未来的危机中,护住天下百姓。”

祖师抬手一挥,符面光芒中映出一幅景象:无数身着道墨服饰的医者,手持汤药、香器,在漫天戾气中筑起一道金色屏障,屏障上墨家矩尺与道家太极交织,将下方百姓护得周全。“这是你们的使命,”祖师的声音愈发坚定,“道墨同心,医道方能永存;医道永存,方能守护苍生。”

虚影渐渐淡去,青铜符恢复常温。灵枢与素问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平定疫灾只是开始,让道墨医道传承下去,护得天下百姓安康,才是更长久的路。

三、午时朝廷颁嘉奖

午时的日头正盛,汴京府衙外的石狮子被晒得发烫,府尹大人身着绯色官服,领着一众官员站在衙门口,身后的“明镜高悬”匾额在阳光下泛着漆光。灵枢与素问并肩走来,前者仍着青色医袍,后者换了件淡紫色长衫,鬓角青铜小鼎随步伐轻晃,泛着淡青微光。两人身后跟着数十名百姓,手里提着刚摘的鲜果、新酿的米酒,竟是要陪着一同领赏。

街道两旁早已挤满了人,有商户特意歇了业,有学子放下了书卷,皆想亲眼见见这两位救了汴京的“医道双圣”。人群中不时传来欢呼:“灵枢先生!素问大夫!”喊声此起彼伏,竟比节庆时还要热闹几分。

府尹大人见两人走来,连忙快步上前,拱手行礼:“灵枢先生,素问大夫,久仰大名!二位以道墨之术平定疫灾,救汴京数万百姓于水火,实乃我汴京之幸!皇上已下旨,任命二位为太医院供奉,掌管医道传承,另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还将在城南修建‘医圣祠’,让百姓世代供奉,以表二位功绩!”

灵枢与素问连忙回礼,灵枢道:“府尹大人客气了。我二人不过是尽了医者本分,不敢当如此厚赏。能为汴京百姓出一份力,已是我等之幸。”

“二位当之无愧!”府尹大人笑着摆手,语气中满是敬佩,“若不是二位的‘治疗+预防’之法,汴京恐怕早已沦为戾毒之地。这赏赐不仅是皇上对二位的认可,更是对道墨融合医道的肯定。今日,本官还要代表朝廷,将这‘道墨医传’印授予二位,盼二位能将此医道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百姓。”

说着,两名随从捧着一方青铜大印上前。印身四寸见方,印面刻着“道墨医传”四字,边缘缠着金银丝,在阳光下泛着华贵的光泽。灵枢双手接过印玺,只觉印身微微发烫,与袖中青铜符产生共鸣,符面泛着淡金,似在呼应这枚传承之印。

“多谢朝廷信任,”灵枢的声音掷地有声,“我与素问定不负皇上与百姓所托,将道墨融合的医道传承下去,培养更多医者,让天下百姓皆能免受疫病之苦,享平安康健。”

府尹大人闻言大喜,引着二人步入府衙。衙内早已备下宴席,八仙桌上摆满了汴京名菜,水晶肘子、糖醋鲤鱼、蟹粉汤包,香气扑鼻。席间,官员们纷纷向灵枢与素问敬酒,询问平定疫灾的细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