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平凡躯壳下的呐喊 > 第446章 你播下啥种子,就长出啥苗

第446章 你播下啥种子,就长出啥苗(1/1)

目录

2021年12月的风带着刀子似的寒意,刮在脸上生疼。陈景辰站在9#楼前的空地上,裹紧了身上的棉大衣,呵出的白气在眼前散开,很快被风卷走。楼顶上的彩旗正猎猎作响,红的、黄的、蓝的,在铅灰色的天空下格外鲜亮,像一簇簇燃烧的火苗,把这寒冬里的工地烘得有了暖意。

今天是9#楼主体封顶的日子。

从基础开挖时的泥泞,到钢筋林立时的森然,再到如今混凝土浇筑至顶的壮阔,七百多个日夜的晨昏交替里,陈景辰的脚印几乎遍布这片工地的每一个角落。他抬手摸了摸口袋里的笔记本,封面已经被磨得发毛,翻开那本厚厚的安全检查记录本,纸页边缘已有些磨损发卷,油墨的字迹在岁月里沉淀出深浅不一的痕迹,却依旧清晰可辨。

第一页的日期距今已有半年的时间,是邱家屿9#楼项目刚开工时的记录。上面用钢笔写着:“3月15日,检查发现2号楼东侧脚手架卡扣松动3处,已当场责令木工班组整改,下午复查合格。”后面跟着一个小小的对勾,旁边还潦草地注了行小字:“工人操作时需再次强调规范,不可图快省步骤。”

往后翻,不同时期的笔迹交替出现,有的刚劲有力,有的稍显潦草,却都透着同样的严谨。“5月2日,暴雨后巡查,发现材料堆放区排水不畅,积水没过脚踝,已联系机械组连夜开挖排水沟,明日需重点检查配电箱防潮情况。”

某一页的空白处,还贴着一张泛黄的便签,上面是用铅笔勾勒的简易示意图:一个歪斜的防护栏旁,标注着“此处间隙过大,易发生磕碰,建议加装警示条并缩小间距”,旁边写着整改负责人的名字和期限,末尾打了个醒目的星号。

中间几页,记录突然密集起来,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内容。那是去年夏季高温时段,“7月12日,上午10点测温38c,检查发现部分工人未按规定佩戴防晒帽,已发放防暑药品并调整作业时间,避开正午高温。”“7月15日,食堂后厨灭火器压力不足,当即更换新瓶,要求后勤每日班前检查消防器材,签字备案。”字里行间仿佛能看到当时烈日下奔波的身影,汗水浸透衣衫,却依旧一笔一画地把每个细节记在纸上。

最近的几页,字迹带着些匆忙,却丝毫未减认真。“9#楼基础开挖区域防护栏缺失2段,已安排钢筋组临时搭建围挡,明日务必安装正式防护并悬挂警示牌。”“现场发现2名工人未系安全带作业,已停工教育,记录在案并通报各班组,后续将加大巡查频次。”

本子的最后几页还空着,但纸页边缘已被反复摩挲得有些发毛。陈景辰指尖抚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能触到每一次检查时的紧张与郑重——那些对勾代表着隐患的消除,那些星号警示着未决的风险,那些不同颜色的批注,则藏着无数个为安全奔走的日夜。这本记录,不只是一本台账,更像是工地的“安全日记”,写满了对每一个生命的守护,也写着他肩上从未卸下的责任。

“陈工,准备得差不多了!”施工队长老王的大嗓门从楼上传来,带着点兴奋的颤音。他正站在顶层的边缘,手里挥舞着最后一罐混凝土,安全帽下的脸冻得通红,眼里却亮得很,像藏着两颗星星。

陈景辰仰头望去,老王的身影在十几层楼高的地方显得有些瘦小,却透着股稳稳的力量。他想起刚进场时,老王还跟他拌过嘴——那时他坚持要在脚手架外侧加设一道防护网,老王觉得是多此一举,拍着胸脯说“我干了三十年,没这网也从没出过事”。陈景辰没跟他争,只是拉着他去看另一个项目的安全事故案例照片,沉默地站了半个小时后,老王红着眼圈说:“陈工,听你的,加!”

此刻,那道防护网正随着风轻轻摆动,像一条绿色的绸带,温柔地守护着楼顶的工人。

“来了!”陈景辰应了一声,紧了紧鞋带往楼上走。楼梯间还没安装扶手,临时搭建的钢管护栏上结着层薄冰,他扶着栏杆一步一步往上挪,脚下的水泥地还带着混凝土未散尽的潮气,凉丝丝的,却让他心里格外踏实。

越往上走,风声越响,楼外的景象也越发开阔。远处的城市轮廓在雾霭中若隐若现,近处的塔吊正缓缓转动,把最后一批材料吊往楼顶。陈景辰站在十二层的平台上,往下看时,地面上的人已经成了移动的小黑点,他忽然想起母亲住院时,自己趴在床边看她输液的样子——那时候觉得医院的楼层真高,高得让人心里发慌;而此刻站在自己亲手参与建造的高楼之上,却只觉得安稳,因为每一块砖、每一根钢筋里,都藏着他亲手筑牢的安全。

“陈工,过来搭把手!”几个工人正合力把最后一块模板抬到角落,看见他,笑着喊他。他们的手套上沾满了水泥,脸上冻出了通红的冻疮,却笑得格外灿烂。陈景辰走过去,抓住模板的一端,冰冷的木头硌得手心发疼,他却觉得这疼痛里带着股热乎劲——这是他们一起奋斗过的证明。

混凝土浇筑的声音“沙沙”响起,像春蚕在啃食桑叶,温柔而坚定。陈景辰站在一旁,看着那抹灰黑色的浆液慢慢填满最后一块模板,心里忽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他想起刚接到这个项目时,张工拍着他的肩膀说“小陈,这个项目让你当安全负责人,放手去干”,那时他的手心全是汗,既兴奋又惶恐——这是他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项目的安全管理,肩上的担子压得他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封顶仪式很简单,没有鲜花,没有致辞,只有工人们自发响起的掌声。这掌声在空旷的楼顶回荡,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动人。陈景辰看着身边这些黝黑的、粗糙的、却充满力量的脸庞,忽然想起母亲总说的那句话:“人这一辈子,就像种地,你播下啥种子,就长出啥苗;你下了多少力,就收多少粮。”

他播下的是“安全”的种子,如今收获的,是这栋楼稳稳矗立的安心。

下楼时,陈景辰特意走得慢了些。他摸了摸墙壁上的混凝土,还带着点余温,那是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智慧凝结的温度。

风还在吹,却好像没那么冷了。陈景辰抬头望着9#楼,它像一个沉默的巨人,稳稳地站在这片土地上,肩负着无数家庭的期盼——将来,这里会有温暖的灯光,会有孩子的笑声,会有老人的棋局,而他亲手筑牢的安全,会是这一切幸福最坚实的底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