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我爸的口琴会走路(1/2)
沈星河的脚步在旧货摊前凝住时,后颈的汗毛忽然竖了起来。
不是因为木盒上那朵残缺的茉莉花——他的目光才刚扫过那团模糊的雕纹,耳畔便漫进来一段若有若无的旋律。
像是被风揉碎的棉絮,时断时续,却让他的呼吸陡然一滞。
是《茉莉花》的前奏。
但节奏不对。
前两个音拖得太长,第三个音又急得打颤,像极了父亲沈建国中风后吹口琴的模样。
那年他蹲在老豆浆摊后,右手抖得握不住调羹,偏要举着那把掉漆的口琴,说要给排队的街坊“添点乐子”。
结果琴音比豆浆煮沸的声响还乱,可围在摊前的人都笑,说老沈头这是“带着热气儿的调调”。
“叮——”
竹匾里的搪瓷缸被风掀动,撞出一声脆响。
沈星河这才惊觉自己不知何时已迈出了摊位,鞋跟碾过青石板的碎渣,朝着桥洞方向走了七八步。
桥洞下的阴影里,蜷着个拾荒老人。
灰白的头发沾着草屑,蓝布衫洗得发白,膝盖上搁着个蛇皮袋,脚边摆着个缺了口的搪瓷碗。
此刻他正把脸埋在一把旧口琴前,枯瘦的手指在琴格上哆哆嗦嗦地跳,琴身裹着层油垢,连金属的原色都瞧不真切。
沈星河走近时,老人正往琴缝里塞纸条。
泛黄的便签纸折成小方块,边缘被口水洇得发皱,他塞一张,吹一段,吹到走调的地方就皱着眉扯下纸条重写。
“豆浆。”
沈星河听见自己喉咙发紧。
老人的手顿了顿,又塞进去一张:“别蹲着。”
“火要旺。”
最后那张纸条刚塞进琴缝,口琴突然发出一声破音。
老人慌慌张张去捂琴身,抬头时撞见沈星河,浑浊的眼睛里浮起警惕:“要饭的?我这没——”
“您刚才塞的纸条。”沈星河蹲下来,指尖虚虚点向琴身,“上面写的字,是‘豆浆’‘别蹲着’‘火要旺’?”
老人的喉结动了动,蛇皮袋在膝盖上蹭出沙沙声:“小同志,你咋知道?”
“我爸。”沈星河的指甲掐进掌心,“我爸中风前,整宿整宿念叨这些。他从前开豆浆摊,总怕熬豆浆时火不够旺,又总撵我妹别蹲在灶前玩——说地上凉。”
老人的手抖了,口琴“当啷”掉在青石板上。
他弯腰去捡,沈星河先一步拾起来,指腹擦过琴身时,摸到一道浅浅的刻痕。
借着桥洞透进来的光,他眯眼辨认——“GJ-1978”。
“GJ是沈建国的缩写。”他的声音发颤,“1978年,他进纺织厂当学徒的年份。”
老人突然用袖口擦了擦眼睛:“上个月在废品站,有个穿蓝布衫的老头塞给我的。他说‘这琴该找个听得见的人’,塞完就往巷子里走,我追了两步,他回头笑——那模样,倒像比我还老上十岁。”
沈星河摸出钱包,把里面所有的现金抽出来:“这琴我买了。”
“使不得!”老人慌忙推拒,“那老头说过,这琴不是卖的,是……是传的。”他粗糙的手掌覆在沈星河手背上,“你要是真心要,就替我多吹吹它。”
回家的路上,沈星河走得很慢。
他把口琴贴在胸口,能感觉到体温透过油垢渗进去。
进院门时,橘猫从墙头上窜下来,撞得他怀里的口琴差点落地。
他蹲下身护住,却见琴腔里抖出个东西——极小的糖纸,皱巴巴的,边缘还沾着点黏糊糊的糖渣。
他的呼吸猛地一滞。
抽屉最深处,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糖纸,也是这样的颜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