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一波三折(1/2)
这半年的时间里,刘氏家族,也发生了一些事,例如文胜的儿子国邦,现在也当爹了。与他奉子成婚的媳妇,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鹏展,寓意大鹏展翅,扶摇直上。
但鹏展才刚刚三岁,国邦又在外面,有了新欢。前脚跟自己的媳妇离婚,后脚又带着几个小混混,从另一场即将举办的婚礼中,抢了别人的媳妇,之后国邦又跟抢来的媳妇结婚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国邦不愁媳妇,离了一个,又立刻娶了一个。但文店的长子长孙,国民的儿子海泽,却愁坏了自己的父母。海泽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但常年在外打工,为人又内向,不善言辞,因此连个对象都没有。
儿子不急,当父母的自然就着急。国民夫妇便托媒人,给海泽说亲。媒人是苏东村,嫁到大梨园村的人,因此将自己娘家,苏东村一个姓呼的,介绍给海泽。
最初的时候,海泽还挺愿意的。那个姓呼的姑娘,长相尚且可以,高高的个子,身材也苗条,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是个赤红脸。性格上,跟自己也差不多,也是一个内向,不善言辞的姑娘。
俩人最初,相了亲,见了一面,还都较为满意,便要先谈谈看,再了解了解彼此。可海泽马上就要去外地,跟着工程队干活去了,这一走这就意味着,几个月内,俩人是见不了面的。见不了面,还怎么谈?怎么了解?
现在,大家不都是有手机吗?可以用手机,打电话联系啊?但那个姓呼的姑娘,却偏偏没有手机。
国民的媳妇徐淑芳,出了个主意,对着儿子道:你给那姑娘,买个手机吧,现在大家都有手机了,那个姑娘却没有,你给她买一个,一是表表咱的诚心,二是就算是你俩见不到面,但都有手机,平时就打电话聊天吧。
海泽便给呼姑娘,买了个手机,几年前,人们用的手机,都是大哥大,后来,便开始用小灵通。现在,又流行翻盖手机,滑盖手机了,更是有少部分人,开始用触屏的智能手机了。
海泽带着呼姑娘,逛了逛县城的手机店,给她买了一款,当下最流行的oppo滑盖手机。
几天后,海泽又坐上火车,去了大西北,在一个工地上开打桩机。散了工,自己便跟呼姑娘,俩人打电话聊天,或者在QQ上发消息。
俩人的电话,打了一年,但这一年里,海泽只在过年的时候,回过一次家,因此俩人也只在过年的这几天,见了几面。海泽心里觉得,自己跟呼姑娘,不是很合适,原因是俩人的性格,简直太像了,都是性格内向的人,都是不怎么爱说话,不擅表达的人。
就拿打电话来说吧,要不是自己主动,给呼姑娘打电话,呼姑娘从不会,主动给自己打电话,即便是打了电话,要不是自己,主动找话题,呼姑娘也从不会,主动找话题聊天。
即便自己觉得不合适,但父母却觉得挺合适,结婚嘛,就是找个人结婚,这个人可以姓呼,也可以姓胡,还可以姓赵钱孙李。呼姑娘看起来,老实巴交,安安稳稳,是个能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至于儿子说的,性格不合适,国民夫妇道:性格?性格算什么?哪那么多的性格合适?
在父母的催促和操办下,很快,刘家给呼家,下了聘礼,定了亲,打算年底就结婚。呼家也正筹备着,年底嫁闺女。
没想到,快到年底了,海泽却反悔了,说跟呼姑娘,实在是没话说。跟她打电话,简直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煎熬,现在,俩人都不打电话了,也不发QQ了,这婚,我不结了。
婚姻这事,强扭的瓜不甜。国民夫妇这才知道,原来看似内向,不善言辞的儿子,其实他自己心里的主意,大着呢。父母操办婚姻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国民父母便又找到媒人,这婚,孩子不想结了。
媒人来回传话,呼家虽然惊愕,但也是通情达理,有志气的人家。既然刘家不愿意,那自己还上赶着什么?聘礼,还有手机,都给刘家退回去。
刘家率先悔婚,有错在先,自知理亏。又让媒人传了话,礼金留下,手机就不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