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月光沉溺于星野 > 第204章 斗拱的韵律

第204章 斗拱的韵律(1/2)

目录

“你能做。”

这两个字在沈星晚的脑海中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将她心中的震惊和忐忑奇异地抚平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信任、被托付的沉重感,以及随之涌起的、不愿辜负这份信任的强烈决心。

斗拱。她只在博物馆和书籍图片里见过那繁复华丽、巧夺天天的结构,如同古建筑冠冕上最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重量。她从未想过,自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去触碰它。

但顾言说她能。

她看着工作台上那堆她亲手锯出的、大小均匀的木块,又看向墙上那张复杂到令人目眩的斗拱结构图,用力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吐出,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好。”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回答,清晰而平静。

顾言没再说什么,只是将那张巨大的图纸推到她面前,又从书架深处抽出几本泛黄的、线装的老册子,里面是各种斗拱的分解图和古法标注。他将其摊开在图纸旁边,然后便退到一旁,拿起自己未完成的工件,开始忙碌,仿佛将她带入这间核心工作室,并提供这些珍贵的资料,只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沈星晚知道,这已是他能做到的极致指导和支持。剩下的路,需要她自己摸索。

她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先伏案细看那些图纸和册子。烛火与月光交织,照亮了那些精密的墨线和古老的笔记。这一次,她不再是雾里看花。有了之前制作“活”榫卯的经验,她开始能看懂一部分结构的巧妙之处——如何通过层层叠叠的构件分散压力,如何利用榫卯的咬合实现悬挑,哪些是受力的关键,哪些又是装饰与结构的平衡。

她看得如痴如醉,时而蹙眉深思,时而用手指在空中虚画着结构关系,时而又拿起一块小木料比划一下。遇到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方,她会停下来思索很久,偶尔也会下意识地抬头看向顾言。

顾言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侧脸在灯光下显得冷硬专注。但每当她目光停留稍久,他便会仿佛有所感应般抬起眼,目光扫过她卡住的地方,有时会极简地提示一两个字:“杠杆”,或“虚位”,或“承转”。

每次都是点睛之笔,瞬间劈开她脑中的迷雾,让她豁然开朗。

夜渐深,念初早已在隔壁睡熟。万籁俱寂,只剩下窗外偶尔的风声,以及屋内两人各自工具与木料接触时发出的细微声响,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

直到眼睛酸涩,头脑发胀,沈星晚才勉强将最基础的一斗三升的结构原理大致吃透。她知道,更深奥的奥妙需要在动手实践中才能领悟。

她没有立刻开始制作整个斗拱,而是选择其中最核心、也是最难的一个升斗构件入手。她需要先攻克这个难点。

选料,画线。这一次,她的线条不再仅仅追求形状的精准,更开始标注出受力的方向、榫卯开合的角度、以及与其他构件连接的虚位预留。她的思考维度变得立体而全面。

雕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无声的战斗。每一个榫头的深浅、每一处弧面的曲度、每一条斜面的角度,都至关重要,失之毫厘,可能就会导致整个结构的失效。她调动了全部的心神和指尖的记忆,将昨晚练习锯直线时感受到的“稳”与“准”,以及制作“活”榫卯时领悟到的“引导”与“预留”,全部倾注其中。

汗水再次湿透了她的后背,手腕酸痛得几乎麻木,指尖的水泡磨破了又生出新的,但她浑然不觉。她的世界只剩下眼前的木头、手中的刻刀,和脑海中那座逐渐清晰的、巍峨的斗拱结构。

她失败了两次。第一次,一个关键榫头雕刻时角度偏了一丝,与对应的卯眼无法顺畅结合,强行组装会导致应力集中。第二次,一个承托部位的木料削薄了半分,试组装时,在模拟的压力下发出了令人心惊的细微吱呀声。

她没有气馁。默默地拆开,仔细检查问题所在,然后将废料扔进角落,重新拿起新的木块开始制作。每一次失败,都让她对结构的理解更深一分,手上的控制更精准一毫。

顾言始终在一旁做着自己的事,没有插手,也没有指点,只是在她两次失败后,目光在她身上停留的时间稍长了些,然后递给她一杯温水。

天快亮时,沈星晚终于完成了第三个升斗构件的制作。她小心翼翼地拿起对应卯眼的部件,进行试组装。

她屏住呼吸,循着那精心设计的引导斜面,轻轻推送。

“咔。”

一声低沉顺滑、带着沉重质感的契合声响起!

成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