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为教育请人才(2/2)
刘旭顺了一辆不怎么起眼的汽车,开始在城区转来转去,他手里只有一张晏先生的照片,但是这么找,感觉跟大海里捞针一样。
刘旭感觉这样不行,必须得找人问问了。
于是刘旭干脆将车开向了位于帕西格河边上的马拉卡南宫,这里从400年前西班牙殖民时期就是菲猴国的最高行政官邸。
刘旭并没有进去,而是将精神力覆盖了这里,他查找了半天居然没有找到关于教育部的信息,后来还是在几人的聊天中知道那些机构并不在这里,而是在王城区。
倒是不远,刘旭直接找了过去,这回算是找到了教育部大楼,他非常轻松的就走了进去,找到了教育部长普里米帝沃圣地亚哥。
“部长先生,我想请问从鹰酱来的晏先生现在在哪里?”
“你是?”
“噢,我是他的同乡,家里有些事情需要询问他的意见。”
“哦,他目前不在这里,而是在南边的甲米地省的乡村考察呢。”
刘旭点了点头,怪不得自己在马尼拉找不到呢。
这位好心的部长先生还给刘旭派了一个工作人员带着他前往甲米地去寻找晏先生。
在第二天的下午,刘旭可算见到了这位晏先生。
“晏先生,我是特意从国内过来找您的?”
“什么?从,从国内过来的?”
“是的,国内目前迫切需要晏先生啊,因为您的教育理念才是东大广大农村最为科学的教育方法。”
刘旭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晏先生并不仅仅在于教人读书认字上面,而是提出了四大教育模式,
文艺教育,扫盲与文化启蒙,编写适合农民的简易教材,如《农民千字课》这样的简单易学版本。
生计教育,农业与经济改善,培训农民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小型合作社模式。
卫生教育,医疗与公共卫生,培训乡村卫生员,普及基础医疗知识,如疫苗接种、清洁饮水,推动“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公民教育,民主与社区自治,组织农民协会,鼓励村民参与社区决策。倡导“自助互助”精神,减少对政府的依赖。
随后刘旭将自己在冀省做的教育实验和为此成立的教育基金全部讲了一遍,听的晏先生是两眼放光。
“晏先生,跟我回去吧,国内才是您大展拳脚的地方啊,如果以后在国内成功了,我会资助您在第三世界国家铺开这种平民教育。”
“可是这里......”
“这里可能目前还不适合做这方面的试验。目前国内才是真正适合的地方。”
“为什么?”
“因为接下来几年,这里可能会变成战场。”
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