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1950海量物资交国家 > 第323章 去参加座谈会

第323章 去参加座谈会(1/2)

目录

中原省这些情况在刘旭看来,还是观念的问题,目前他也没有什么办法,最多就是加大物资的供应。

二就是尽快将这些农业基础设施建好,三是加大工业建设,农民的观念也会慢慢地的改变,因为一但农民的选择多了,或是收入高了,他们的思想是会发生改变的。

而不是像传统思想一样,一但有受就只有背井离乡的去逃难。

刘旭陪着一行人这一次转了好多地方最南都到了皖北,苏北地区,东边也去了胶东地区,这一次的旱灾还是非常严重的。

与冀省对比下来,差距是非常大的,这也让一行人更是坚定了要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将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起来的决心。

一周后,一行人才返回了京城。

这一次刘旭也跟着深入这个时期的农村地区,也曾走进他们的家里,这些地方的农村大多都是土坯房子,砖瓦的不能说没有,那是少之又少。

但即便是这样,他也能从这些普通农民的神情中看到希望,因为大家虽然对灾荒比较发愁但大部分人对未来还是非常有盼头的,就是因为这地的产权是直接分给自家的。

只需要交一少部分公粮,那么剩下的就都是自己的。虽然当时的农业税率不是一样的,分为40个等级,但平均下来为15.5%,也就是说还不到2成。

这要比三、四年前没有解放的时候的强了太多。那时大部分都是无地农民,首先要交的是租子,也就是租赁费,最高到八成,也就是80%,一般都是对半分,除了要交给地主这些租子外,还要承担农税,农民手里所剩无几。

这种情况也不过才改善三、四年而已,几乎每个农民都记忆犹新,所以对于当前的一前还是非常肯定的,政府的宣传也是最为容易的时候。

但他也知道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思想改观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好的宣传。

就在他们回来的几天后,未来文化集团接到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纪念首长《在延州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在京城举办的座谈会邀请。

因为现在未来文化集团在文化娱乐各个方面的高产也让他们看到了未来文化的实力,现在满大街都是未来文化的商品,从书店的各种书籍、画册再到商场里的音响制品,就连电影都制作成了录像带走进了普通人的家中。

未来文化在当前的东大已经打开了文化市场的大门,其内容之丰富,不是各地国营电影制片厂能比的。

而且他们的主要市还不是在国内,而是在国外的广大市场上。据说现在几个生产录音机和录像机的厂子这半年都是每天三班倒,就这还是在国外供不应求。

而他们录制的那些作品在国外由于没有对手,更是能一盒难求,在这么大的利益之下,这些人们能够坐的住的真没有几个,他们是讨论了好几次了想要搭上这趟躺着都赚钱的列车。

但是目前未来文化的制作团队已经相当庞大了,而且有刘旭提供的不少资料,陈通伯制作起来也是非常容易。

成以在找到他的时候就先拒绝了,因为他在刘旭高压之下更看中的是效率,这样就可以快速占领国外的市场。

这就让一众原来的从业人士非常不爽了,而且经常在报纸上发表一些诋毁未来文化的小文章,刘旭也曾见到过,但是没有将这些人当回事儿。

这个时候的文人,刘旭有一种天然的疏远感,在刘旭看来他们之中的好多人都还不如京城前门的说书唱艺人,就起码这些人能够为了生活去创作一些老百姓喜欢的东西,不是那种阳春白雪似的不沾人间烟火的东西。

但是这次拿到请柬后,陈通伯感觉还是来问一下刘旭吧,毕竟这次就连文化教育委员会的主任郭开贞都来参加了。

他们要是不派人去就有点太自大了,刘旭想了想也是,本来他是不想去的,但是后来想想还是去一趟吧,他倒要看看这些人能说出些什么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