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卖黄金(1/1)
接过身份证的瞬间,赵国强指尖在卡片磨砂质感的表面轻轻一蹭,悬了一路的心彻底落定。果然,现在香港的身份证非常好办,不过前提是你能顺利到达警察局。
他将身份证收进空间收好,冲警务处的洋人颔首道别,转身快步走向停车场——那辆仿老款本田的神龙汽车就停在角落,。
拉开车门,。赵国强俯身打开后备箱,心中念头一动,空间里的五个实木箱子赫然出现在眼前,箱体边缘都包着厚铜角,锁扣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去汇丰。”赵国强发动汽车,心里早有盘算。前世他就知道,1962年的香港,外资银行对黄金兑换的限制最少,尤其是汇丰,不仅流通快,还能直接开设账户暂存,最合他意。
车子顺着弥敦道往中环开,路边的景象渐渐从密集的小商铺变成了气派的洋楼。双层巴士从旁边驶过,车窗里传来粤语的谈笑,偶尔还能看到穿西装的洋人匆匆走过,空气中混着海风的咸湿和面包店的香气,满是1962年香港的鲜活劲儿。赵国强没分心,只在路过“周大福金行”时,悄悄记下了位置——等一下再去周大福出手一批黄金。
二十多分钟后,汇丰银行那栋米白色的大楼出现在眼前。赵国强找了个近旁的停车位停下,先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口,又检查了黄金箱的锁扣,确认没问题后,才深吸一口气,打开后备箱。拎着一个箱子往银行走。
推开门,银行里的冷气瞬间裹住周身,和外面的湿热形成鲜明对比。大厅里人不多,几个穿马甲的职员正坐在柜台后忙碌,见赵国强拎着个沉甸甸的大箱子进来,目光都顿了顿。他没管旁人的打量,径直走向标着“个人业务”的柜台,用流利的英语开口:“你好,我要办理大额黄金兑换,需要见行长。”
柜台后的职员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见赵国强衣着得体、语气沉稳,还拎着个一看就装着贵重物品的箱子,不敢怠慢,立刻起身笑道:“先生,请随我去贵宾室稍等,我这就去通报行长。”
贵宾室的皮质沙发还带着凉意,赵国强刚坐下没多久,一位头发花白的英国行长就快步进来,胸前的口袋巾打得一丝不苟。“先生,听说您有黄金要兑换?”
赵国强没多话,只将副驾那只箱子放在茶几上,“咔嗒”一声打开锁扣。箱子掀开的瞬间,满箱金砖泛着温润的金光,连窗外的阳光都似被比了下去。行长的瞳孔微不可察地一缩,连忙示意随员取来专业工具。
“这只是其中一箱。”赵国强靠在沙发上,语气平淡,“我一共带来五箱,总计一千斤,每块金砖500克,成色九成九以上。”
行长手里的放大镜顿了顿,抬眼看向赵国强,眼神里多了几分郑重:“先生稍等,我们需要逐一核验。”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赵国强看着银行的人从他车里抬回另外四个箱子,一块块称量、验色。金砖与试金石摩擦的细微声响里,行长的表情从谨慎变成了惊叹——这些黄金不仅成色足,连切割的尺寸都分毫不差,显然出自极专业的工匠之手。
“按照今日市价,一千斤黄金折合港币156万。”行长递过核算单,“先生是想兑换成现金,还是开设账户暂存?”
“开个账户吧。”赵国强选了更稳妥的方式,“另外,我需要一张可以随时支取的支票。”
行长立刻吩咐下去,没用多久,一张烫金的账户卡和一本支票簿便送到了赵国强手里。账户余额那一栏,“”的数字格外醒目。
“先生若有其他需求,随时可以联系我。”行长亲自将赵国强送到门口,态度比来时恭敬了许多——能一次性拿出一千斤黄金的客户,在1962年的香港,绝非等闲之辈。
走出银行时。赵国强抬头看了看汇丰大楼的墨绿色圆顶,将账户卡贴身收好。晚风带着海水的气息吹过,他忽然觉得,这1962年的香港夜色里,藏着的不只是商机,还有能让他大展拳脚的广阔天地。
坐进车里,赵国强心中念头闪动,下一刻,车里面再次多了一个箱子,箱子里面是三百斤黄金,赵国强开车向着刚才路上看到的周大福珠宝店铺开去。
车子拐过街角,“周大福金行”醒目的朱红招牌便映入眼帘。此时已近黄昏,店里的暖黄灯光透过玻璃橱窗洒出来,将陈列的金镯、金链照得愈发璀璨,零星有几位顾客正围着柜台挑选,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檀香,和银行的冷硬气息截然不同。
赵国强找了个离金行门口不远的位置停稳车,没急着下车,先透过车窗观察了片刻——柜台后的伙计穿着藏青色短褂,领口绣着“周大福”的小字,动作麻利地给顾客称重、包装,看起来经验老到。确认没什么异常,他才打开后备箱,单手拎起装着三百斤黄金的箱子,脚步沉稳地走进金行。
“先生您好,想看点什么?”刚进门,一个戴瓜皮帽的伙计就热情地迎上来,目光扫到赵国强手里沉甸甸的箱子时,眼神微微一凝,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语气里多了几分谨慎,“是想定制首饰,还是有其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