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招聘营业员(2/2)
另有十几个从劳务中介来的,站在人群后,眼神里满是期待:
周桂枝,四十岁,头发用黑色网罩拢得整整齐齐,露出光洁的额头,穿件灰布衫,左腕戴着只磨得发亮的银镯子,说是以前在粮站管过账,伸出的手骨节分明,指腹因为常年拨弄算珠,磨出了层薄茧,算盘打得“噼啪”响时,眉梢会微微扬起。
刘二柱,二十五岁,左腿微跛,却站得笔直,裤脚特意往左边收了收,露出打了补丁的袜子,手里总攥着把小巧的剥皮刀,刀鞘是自己用竹子削的,刻着简单的花纹,他低声说:“我干活慢些,但保证不出错,以前在屠宰场帮过工,认得肉的好坏。”
林阿妹,十九岁,梳着两条麻花辫垂在胸前,辫梢缠着彩色玻璃丝,穿件水红色短褂,是纺织厂的下岗女工,看着纤细,却能单手拎起半袋面粉,脸颊透着健康的红晕,说话带着点怯生生的闯劲:“我啥都能学,不怕脏不怕累。”
还有码头工人老马,四十六岁,说他不但能在店里卖粮食,货车来的时候,他还能帮着搬货;
家庭妇女孙淑琴,三十五岁,怀里抱着个熟睡的孩子,用布条把孩子捆在背上,说既能算账又能搬货,孩子不闹人……二十几张面孔,年纪从十九到五十六岁不等,脸上都带着几分拘谨,却难掩眼里的盼头。
赵国强打开铁门:“你们都进来吧。”领着众人走进会客厅,指了指墙上临时写的白字,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在我这里做事,规矩就三条,记牢了。
第一,称要准,少一两补一斤,发现缺斤短两,立刻走人,没有工资,造成损失的必须赔偿;第二,店要净,收摊前必须把案台、地面擦干净,别让客人看见脏东西;
第三,嘴要稳,别问货从哪来,也别跟外人瞎打听,不该说的话一句都不能多。”他顿了顿,补充道,“卖粮食也一样,不允许短斤少两、以次充好。”
目光落在李红梅身上时,他加了句:“你会算账,就负责管总账,三十四间店铺每天的收入要汇总,核对每笔账有没有出入,你的工钱比旁人多三成,要是算错了,少多少就从你工资里扣多少。”
李红梅眼睛一亮,连忙把布包往肩上提了提,用力点头:“赵老板放心!我肯定算得清清楚楚,一笔都错不了!”
赵国强又考了考劳务中介来的人,确认都识字会算账——卖肉卖粮的账目不复杂,这些人显然都能胜任。
他拿出印好的店铺名单:“这是三十四个店铺的位置,你们看看住的地方离哪间近,就近选择。有同时看上的,就抓阄决定。”
众人围在一起,用手指点着自己熟悉的地名,偶尔为了同一家铺子争两句,又笑着用抓阄解决,抓到空阄的,便挠挠头继续选其他的。
赵国强把李家人和亲戚两人一组,分配到卖肉的铺子里,李老实和王铁牛一组,张桂芝和陈春燕一组,李建业跟着刘二柱学手艺。
“选好店铺的,现在就过去吧。”赵国强看了眼腕表,“送肉送粮的车快到了,别误了开门。”
众人应声散去,脚步声混着说笑声渐渐远了。
太阳慢慢爬过别墅的阁楼,将金色的光洒在街道上时,阿彪的货车已载着第一批肉和粮驶出仓库。
车斗里的猪肉泛着新鲜的粉色,麻袋上用红漆写的“赵氏粮行”四个字,在晨光里格外醒目。
赵国强站在露台上,望着货车的影子消失在街角,嘴角终于勾起一抹浅淡的弧度——这1962年的香港烟火里,总算要添上属于他的印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