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流星花园(2/2)
“这意味着还有98%的市场潜力没有被橙天挖掘。”
这些尚未触网的海量普通民众,就需要通过影视明星、热门剧集这样的传统渠道来触达。
他脑海中已经浮现出这样的场景:热播剧男女主角用CC软件甜蜜聊天,在淘宝上为对方挑选礼物,戴着e耳机分享同一首歌。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软性植入,远比生硬的广告更能打动人心。
打造一家成功的娱乐公司无非也就三点:资本运作、内容生产和营销推广。
资本陈天早已不缺,橙天集团现在每月都能带来超过一亿华夏币的现金流。
营销渠道上,他手握CC网、贴吧等线上宣传平台,线下媒体资源也可以直接用金钱开道。
而作品方面,陈天有前世的记忆宝库在,可供选择的东西就太多太多了,他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找一个专业的“枪手”编剧。
陈天两世为人却从没有学习和接触过剧本创作,他脑海中只有故事。
他需要一个通过自己讲述故事梗概,把其精准转化为分镜头剧本的“枪手”,这样才能将那些存在于陈天记忆中的经典完美复现出来。
这个关键人选,将决定他娱乐版图能否顺利展开。
接着陈天开始认真筛选第一部试水作,他完全是个门外汉,自然不会一来就去搞什么大制作。
哪怕钱再多也不是这样烧的,况且特效技术水平当下也达不到,什么仙侠片、科幻片等吃特效的首先排除。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叹了口气,否则他真想现在就启动《仙剑奇侠传》的拍摄计划。
几天前,在陈天授意下,李蓝云与湾岛合伙人罗若敏配合,橙天版权部经过半个月的谈判,以一千万天价从大宇手中购得《仙剑奇侠传》全球所有版权。
交易细节传开后,在两岸游戏圈引发轩然大波。
两岸媒体人少见的达成共识,纷纷撰文嘲讽橙天集团“人傻钱多”。
《仙剑1》虽然口碑不错,但却是通过光盘发售的单机游戏,内地受盗版侵袭几无收益,湾岛又市场有限,
最终这部口碑爆棚的作品给带大宇来的收益连一百万华夏币都不到,而橙天现在直接花一千万买下所谓的全球所有版权。
听着好听,但《仙剑一》只是款单机游戏,除此外还能有什么版权收益?真没看出哪里能价值一千万。
但外界不知道的是,橙天不仅拿下了现有作品《仙剑一》版权,更将大宇已经构思好但还没开发的《仙剑》续作二和三世界观、剧情设定等核心资产一并收入囊中。
特别是《仙剑三》,才是陈天真正看重的资源,影响力和国民度相较于当下最火的《还珠格格》可能还差点,但捧人能力却比还珠还要更胜一筹。
将思绪拉回现实,陈天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偶像剧领域。
这类题材在未来二十年都保持着旺盛生命力,在当下娱乐匮乏的年代拿出来简直堪称核打击。
而且这类都市偶像剧也能更好的适配橙天旗下产品,方便植入广告。
至于那些以小博大的电影项目如《疯狂的石头》《泰囧》,他决定暂时搁置。
当前国内影院数量有限,观影文化也尚未成熟,过早推出反而可能适得其反白白浪费了这些IP。
在千禧年前后的偶像剧领域,有一部作品如彗星般划过整个亚洲夜空。
那就是《流星花园》!
这部剧的影响力甚至超出了娱乐范畴。
这部剧当初有多火呢?
该剧于2001年4月21日在湾岛首播,以平均收视率6.99刷新台剧收视记录。
据制作人柴智屏估算,截至2005年,全球已有超过5亿观众见证了F4的魅力。
这部剧还在日本15个电视台轮番播出,意外带动了一股自发学习中文的热潮。
这些还不够的话...
《流星花园》2002年2月初才登录内地,仅仅播出月余,就在3月8日被紧急叫停。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易误导青少年。”
这种“被禁”的特殊经历,反而让这部剧在年轻人心目中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如果能让新版中的F4用CC聊天,在CC空间分享心情...”
陈天手指在床单上画着圈,仿佛已经看到无数年轻观众争相效仿的场景。
这个植入创意,很可能帮助CC一举占领东南亚市场。
这不也是文化输出吗?
有这层原因在,想必上面也愿意特事特办,毕竟当初封禁的是湾版《流星花园》,与我这次拍的大陆版《流星花园》有什么关系?
而且剧本改编自漫画家神尾叶子的《花样男子》,只需购买改编权即可,不用陈天去转述制作剧本。
想到这,陈天恨不得立刻就给徐骏打电话询问他团队搞定了没,但看了眼已经凌晨一点。
他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说不准徐骏现在正在对“剧本”呢,况且表现的太过急切,也不利于陈天掌握这家合资娱乐公司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