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浸润式光刻(1/2)
“陈先生,我是林本坚。”
“请坐。”陈天连忙起身招呼道。
等对方坐下,陈天才开始打量这位“浸润式光刻技术之父”,
年逾六旬,清瘦却十分有精神,带着浓重的粤省口音。
“林教授祖籍是粤省的?”陈天拉着家常。
林本坚点了点头:“我虽然出生在越南,但父母都是潮汕人。”
“那感情好,这次林教授也算回到老家工作了。”陈天笑道。
林本坚没有继续客套,反而抛出了个颇为尖锐的问题:“陈先生,这次我从米国回到台岛,是应台积电的邀请。”
“为何回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现在在哪。”陈天摆摆手,不在意的说道。
陈天的豁达态度让林本坚稍稍安心,他之所以挑明回来的原因,就是避免彼此可能的猜忌。
这种事情瞒不住,还不如向正主直接挑明,避免陈天多想。
陈天自然不会在意林本坚在台岛的“人情世故”。
林本坚认识台积电张中谋很正常,都是台岛半导体领域大拿,两人不认识才奇怪。
林本坚现在能出现在这里,已经表明了态度,陈天不在意他和张中谋的关系。
在台积电和中芯之间,林本坚最终选择了中芯,这就够了。
“实话说,您开出的条件让我无法拒绝。”
在IBM长达22年的工作生活,也让林本坚偏向于西方的交流方式:“最终,我向张中某当面致歉,婉拒了他的邀约。”
“这么说,张中谋知道你加入了中芯?”陈天挑了挑眉问道。
林本坚摇了摇头:“当时中芯还处于秘密研发阶段,我自然不会向台积电透露去向,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
“方便说说台积电给你开出的条件嘛?”林本坚快人快语,陈天索性也有话就直接问。
“研发部副总经理。”
陈天笑了,这和自己开出的条件简直天差地别。
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在副总裁和部门副总中该怎么选择。
哪怕此时的中芯刚刚起步,与台积电的体量还有较大差距。
但自己还许诺了5%中芯股份给林本坚,实打实有投票权的股份,不是那种名誉性的干股。
两家公司对林本坚的重视程度,高下立判。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台积电只是觉得林本坚是个人才,虽然重视,但远没到需要给股份拉拢的程度。
但陈天是重生者,知道林本坚那能让半导体行业彻底改朝换代的技术,拉拢起来自然肯下血本。
在台积电林本坚只是个技术骨干,加入中芯却能成为公司股东,直接进入最高决策层。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这句话在全球通用,越是高级的人才,越想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公司话语权。
况且两家公司目前也没那么大差距。
2000年的台积电全球营收约50亿美元,以这个规模来看。
大概是在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厂的第十大门口徘徊,约莫是一个“中型”半导体企业。
此时的半导体龙头巨擘是英特尔,年营收约300亿美元,是台积电的六倍。
2000年初,台积电总市值达到了约1000亿美元的巅峰规模。
然好景不长,2000年3月科技股泡沫开始破裂,纳斯达克指数暴跌,全球科技股随之进入漫长熊市。
台积电自然也未能幸免,从高点大幅回落。
到2000年年底的现在,其市值相比年初的高点已经缩水一半有余,回落至300-400亿美元左右的区间来回震荡。
而林本坚最终选择的中芯呢?
其虽是大陆刚刚成立的半导体企业,却不是一穷二白开局,通过陈天的资本运作,世大半导体人才和设备全部转到了中芯。
技术方面,世大半导体当初是能和台积电正面打擂台的存在。
哪怕耽误近一年,后续也完全有追赶机会。
资本背景方面,中芯的背景同样硬得没边,国资投入能保证其不受政治因素影响。
而华夏最大互联网巨头创始人陈天的入股,则能帮助中芯迅速在业界打响名头,产品不愁销路。
中芯背后有这两大股东全力支持,综合实力真未必输于台积电。
就是全面考虑了两家的优劣对比和综合实力,林本坚才在台积电先行邀约的情况下,不惜得罪台积电,选择加入中芯。
职位和股份只是林本坚加入的原因之一。
中芯要真是个看不到未来,一穷二白的小作坊,哪怕给他一半股份,让他担任公司董事长,他也不会选择加入。
想到这,林本坚收起思绪,抬头问道:“陈总不惜重金邀请我加入,想必是看上了鄙人身上某项特长,还请吩咐。”
林本坚称呼上的变化和主动请缨的态度,让陈天颇为满意。
这说明对方已经开始融入中芯,没在把自己当外人。
听到林本坚主动发问,陈天考虑着怎么让对方正视自己接下来即将提出的疯狂构想。
他理了理思路,开口道:“半导体方面我是纯粹外行,但我有一个小想法,想向两位教授请教看看是否可行。”
说完,陈天看向张如京和林本坚,大半目光落在林本坚身上。
“请说。”两位大拿很给面子的齐声说道,哪怕不混互联网圈,但也听说过陈天“点子王”的名头。
他们也颇为期待,这位互联网领域的天才少年,在半导体领域能发表些什么独到见解。
雷君却对这一幕十分眼熟,每当陈天用这种“我有一个想法”的开场白时候,接下来一定会抛出些惊世骇俗的“言论”。
“我听说半导体行业在157纳米波长上卡了七八年之久,迟迟无法进一步突破,业界称之为遇到了物理瓶颈,技术‘撞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