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雷君“升学”(1/2)
雷君沉默了。
沉默,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两人共事虽还不到一年,却对彼此的性格都有了一定了解。
雷君知道,陈天平时虽没什么架子,也乐于听取他人意见,但一旦认定某项事,就谁也无法改变。
自雷君入职以来,两人配合都还算不错,一个充分放权,另一个也是尽心尽力。
两人也没闹过不愉快,期间哪怕有思想上的分歧,最终也能达成一致。
今天,是两人第一次出现分歧,还是谁都无法说服对方的分歧。
别看雷君平时为人处世谦和低调,但其内心也是个颇为骄傲的人。
否则也不会有后来“最落魄时只剩银行卡里冰冷的40亿”,却感觉自己一事无成的典故。
普通人无法理解雷君这种人的想法,有这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还一事无成?
这不纯纯的装X嘛?
搁我有这么多钱,早都怎么怎么花......
这恰恰就是雷君异于常人的地方,或者说每一个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后半生拼搏都不再是为了钱,至少不再单纯是为了钱。
这个阶段,金钱在他们眼中已经变成了一串数字。
他们开始追求的是为这个世界带来变化的那种成就感。
雷君觉得金山舞台太小,所以在陈天抛来橄榄枝的时候,欣然加入e。
现在e就是他的所有,他实现抱负的地方。
就是因为极为看重e,雷君才会在他认为不合适的地方同陈天据理力争。
“全厂房装空调,工人月薪提到700。”这句话说出来容易。
但雷君很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大幅拉高e的生产成本。
电子厂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薪资支出一直都占公司开支大头。
这不是员工餐加个荤菜这种小开支,涨薪和空调电费都是持续且长期的大额支出。
雷君心中大概算了算,此举会给公司增加至少30%左右的运营成本。
这凭空增加的成本太大了,基本涵盖了e的毛利润率。
这种情况下,产品不同步提价,e就很可能不赚钱甚至会亏本。
想继续维持当前利润率,e接下来就必须提高产品价格。
但这样一来,就会降低e产品竞争力。
陈天此举是给员工发了福利,但大概率最终为此买单的是支持e的消费者。
这种可能伤害消费者的行为,是雷君无法接受的。
消费者才是上帝,员工需要维护,但不能是这种不考虑现实因素的涨薪。
e现在如果有100%的利润率,陈天就是涨薪一倍,他也不会多嘴。
雷君无声抗议,陈天也不好继续强推。
但他决定的事儿,也不会就这么轻易改变,双方都在考虑如何说服对方。
两人相对而坐,沉默了足足有三分钟。
“你知道e的核心经营理念吗?”陈天忽然抬头,朝雷君问道。
“让科技不再高高在上,你时常提起。”雷君接话道。
说完,他眼前一亮,想到了好的切入点:“但您现在要给员工大幅涨薪的做法,已经与这个理念相悖。”
“两者有什么矛盾?”陈天满脸疑惑。
雷君回道:“涨薪增加的成本,必然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这不是违背了让消费者平价享受科技的理念吗?”
“如果e的‘平价’是建立在剥削流水线员工才能达成的基础上,我宁愿不要。”
“这样一来,我们和外面那些黑心工厂还有什么区别?”
这话把雷君噎的一时说不出话来。
半响,雷君才苦笑道:“您这帽子扣得太大了,我可不敢背,e也没到这个份上。”
“现在不至于,未来可说不准。”说完,陈天话锋一转:“我知道你是担心公司利润担负不起新增的开销。”
雷君闻言连连点头,说道:“陈总既然心中有数,却为何要如此着急呢?”
“e才刚刚起步,等未来产品线丰富,利润再高些,再稳步推行各种福利政策不好吗?”
陈天轻叹一声,意有所指的说道:“我怕拖得越久,我也会变成那些人的模样。”
“现在才两千工人,想涨个薪都困难重重,真到了公司有二十万流水线员工,这个薪还涨的了嘛?”
雷君想了想,陈天的担心还真不是无的放矢。
真等上几年,e产品线和利润是丰厚了,但那时不仅员工会变多,还会增加股东资本。
陈天真的还能如愿为员工大幅涨薪吗?
真到了二十万员工的程度,一个员工月薪涨100块,公司财务每个月都会多2000万额外支出。
股东们会同意吗?
甚至到了那时,陈天恐怕早都不记得这些流水线一线员工了。
就算还记得,心中还有为他们涨薪的冲动吗?
此时陈天发达不久,没有适应“资本家”的身份转换,还能共情这些一线劳动者。
过个几年,他还能保证自己的初心不变吗?
“自己变了吗?”雷君在心中对自己发出灵魂拷问。
这个问题在脑海刚一出现,答案就让雷君如遭雷击。
没有人可以自己骗自己,除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被骗,明显雷君还没有“病入膏肓”。
雷君“问心”得出的答案,让他不想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
自己变了!
雷君回想当初刚刚创业的时候,每当看到手底下那些熬夜加班赶进度,头发越发稀疏的程序员。
他也会心疼和感动。
经常想着,现在条件不允许,等公司稍有起色,怎么加倍补偿他们,给他们升职加薪,买车买房。
但事实是,日复一日的看他们加班,看了几年后,雷君心中已经再无波澜。
甚至有种程序员这个职业的特性,就是需要加班的错觉。
员工的加班被雷君看做理所应当,薪水是有提升,少数人职位也有晋升。
但远不是雷君最初设想的那个幅度。
这时候的雷君已经学会“成熟”理性的权衡利弊,不再是当初那个刚从学校出来,容易被他人付出感动的热血少年了。
创业时间越久,人心也变得越硬,血液也越来越冷。
最恐怖的是,这些都是不知不觉间发生的转变,没有外人提醒的情况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变的面目全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