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刚造出钢铁战衣,被女友诬陷入狱 > 第140章 空天军的运输难题,蜻蜓扑翼机的研究与制造

第140章 空天军的运输难题,蜻蜓扑翼机的研究与制造(1/2)

目录

当前两条路,一是上报,让军委那些协调一些运输机和飞行员过来,解决我们的麻烦。”

“二是,走另外一条路,发展我们自己的运输力量!!!”

在下午紧急召开的会议上,随着赖景曜司令的一番话,一场大辩论,立马开始了。

“我们当前是没有那么多精力的,所以让军委协调最为方便。”

“协调个屁,我们可是宇宙空天军,发展自己的运输力量很有必要,就不提现在的运输材料,就算以后进入宇宙后,运输也是个大问题,不如就从现在开始。”

“可我们还没进入宇宙啊,现在只是个准备阶段,在没有精力的情况下,先拿运20凑合凑合,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不行,我不能接受!!!我们宇宙空天军,现在可是龍国军事科技的前沿阵地,我们的发展引领着整个军队与社会的发展,让军委协调,不如我们自己搞!!!”

大家各持己见,但相较下来,觉得宇宙空天军,就应该有自己一套运输体系的人,占了大多数。

而张浩,自然是这种说法的中坚人物。

最终,经过辩论探讨举手表决。

“齐院长,张副院长,这样,我尽可能地,从这次军委拨款,在部队的整体使用方面,再拮据出500亿,你们务必,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运输系统,给搞出来!!!”

回到未科院,张浩和齐思远,召集了宇宙空天战机实验室,空天母舰实验室的精英人才们,召开未科院内部的紧急会议。

“现在部队在运输这件事情上存在的问题很大,上级要求我们务必尽快搞出属于我们宇宙空天军自个儿的运输系统,而关于整个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大家畅所欲言,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

这场会议,颇像是张浩的素材收集会议。

因为一个人的想象是有限的,由于张浩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机械外骨骼和钢铁战衣,以及原主的机甲上。

所以他对于这一组成部分的想象,大概只能围绕于类似世界观的科幻运输机,能变形的运输机甲什么的。

而众人集思广益,那可就不一样了,大家提了很多非常有趣的东西。

“运输,首要就是运兵,而且动力得足,能同时在大气内外活动,不然就按鹈鹕号的那种造型来?俗话说的好,鹰酱负责想象,咱们负责实现嘛。”

“那种超级鱼鹰,左右翼顶部跟个盾牌似的,各放两个发动机,能旋转,能折叠的运输机也行啊,感觉也能大气内外活动的。”

“要求能在大气内外活动,其实要求挺搞了,毕竟大气外不需要考虑空气流动,而大气内得考虑,大气内的速度比不上大气外的速度是一定的,而且大气内对机身有损耗也是一定的,这玩意儿,两用本身就是很消磨机械寿命的东西。”

“说到机械寿命,我最近有个想法能缓解这玩意儿,如果我们能搞出那种仿生蜻蜓一样的扑翼机,采用双形态,大气内使用扑翼利用气流提速,去宇宙的时候,咱们再使用其他动力,简直完美解决机械寿命的问题啊。”

话音刚落,有关扑翼机的提议,得到了张浩的肯定:“就扑翼机,这个提议很好!!!”

“而且,我补充一点,如果能在扑翼机宇宙模式下,在它的扑翼表面,覆盖动力系统的矢量喷口的话,这玩意儿在宇宙的动力,恐怕会达到一种十分恐怖的地步!!!”

听到这话,大家全部瞪大眼睛,意识到自己似乎探讨出一个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不过,这玩意儿目前仅在小型无人机上有进展,虽然有相关实验室,但进展跟我们之前张副院长还没来的时候一样。”

“你都说张副院长了,你还觉得很难实现嘛?”

“就是,有张副院长兜底呢,咱们干就完事儿了!!!”

会议结束后,相关研究工作立马开始,而为了节省足够的研究时间,张浩又造了一些便捷潜入头盔,将同事们都带到了虚拟世界中工作。

虽然有着十倍时间流速的加持,但相关研究也持续了足足两个星期,甚至还有齐思远去其他实验室要来的研究数据做补充。

而要说最忙的,无疑就是张浩了,每天除开要在虚拟世界百倍时间流速的情况下搞研究。

等到点了,他还得担当起指导员的大任,去指导训练,监督训练。

甚至,等材料陆续送齐,他又要安排空天战机流水线的完善,以及钢铁战衣和空天战机的第二波量产。

期间,有关部队的训练上,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展也很明显。

天穹装甲部队的战士们,几乎熟练掌握了钢铁战衣的飞行技巧及进攻技巧。

天枢机甲部队的战士们,除开个别人之外,在驾驶机甲这件事上也开始得心应手起来。

不过不得不说的就是,关于柳如烟的思想成长了。

在战友们一天又一天的鼓励,孜孜不倦的提问发问下,她那原本有点抑郁的情绪,开始渐渐开朗。

甚至有逐渐融入集体的倾向。

再加上,张浩在适宜的时间段,与她的谈心。

“现在,你还觉得,那是一段恐怖的回忆嘛???”

这一次,柳如烟没有表现得消极,而是露出一抹笑颜,并摇了摇头:“对于曾经的我来说,可能是的,但对于现在的我,我不怕了。”

“因为我的背后,有我的同志,有我的战友,在当我坚强的后盾,当然也有你,百忙之中还要找我谈心的指导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