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顾时序竟藏着惊天秘密(2/2)
只不过,那个律师在看到我们这边的律师是沈宴州的时候,脸色明显不似开始那般自信了。
开庭后,我第一次见识到这个律师界活阎王的风采。
他字句精准地剖开了对方律师的逻辑漏洞,明明是儒雅斯文的语气,却带着杀伐果断的气势。
对方节节败下阵来。
最终,法官敲下法槌,宣告我们这边胜诉。
我下意识地用余光望向身旁的沈宴州,他嘴角弧度未变,只是镜片下的眼角露出了一抹满意。
王若芳被判了三个月拘留,立即执行。
她被带走的时候,苏雅欣声泪俱下,像是想跟王若芳一起去了似的。
顾时序就这么将她搂在怀里,安慰道:“冷静点。我会想办法,相信我,嗯?”
耐心又温柔地轻哄,仿佛从我回忆中冒出了头。
我甚至忘了上一次顾时序这般跟我说话,是在什么时候了?
开庭结束后,沈老夫人本来说让我去沈家吃饭,让沈宴州也回去。
可沈宴州借口有事推辞了。
沈老夫人道:“昭昭,不然这样吧,你陪我去寺庙还愿,好不好?前几天,我特意为你母亲去寺庙祈福。现在,风波过去,说明菩萨显灵了。
"
"好
"。
我微微一笑,没有拒绝。
现在的我,不需要去上班,只要维持每天小说的更新就行了,时间相对宽裕。
就这样,我跟沈老夫人上了西岩寺。
我们先去给菩萨上香还了愿,然后沈老夫人便说要去找大师打坐一会儿。
她对我道:“你们年轻人恐怕不喜欢这么枯燥的东西,这寺庙修建得很好,风景不错,你可以四处转一转。”
“嗯。
"
我见她进了大师的房间,我便漫无目的地在寺庙里逛着。
可我没想到,寺庙里的小和尚竟然也很八卦。
八卦的内容竟还跟顾时序有关。
今日的开庭虽然是瞒着媒体的,但还是被很多媒体捕捉到了风声,开庭的结果也泄露出去了。
顾时序和苏雅欣就这么又上了热搜。
寺庙长廊里,两个十来岁的小和尚正凑在一起嘀咕。
和尚甲挠了挠头:“这顾总,不就是常来见师父的那位吗?他不是心里有个惦记的女人吗?”
和尚乙点头:“可不是。为了那个女人,他发愿要吃斋念佛整整一千八百九十九天,说这样才能让她的病彻底好起来。我原以为,那才是他放在心尖上的人。”
“师兄,”和尚甲皱起眉,“情爱到底是什么?我以为该是一心一意的。可顾总为了那女人,又是潜心修佛,又是砸重金在国外建精神病院,每个月还特地飞过去看她。既然爱得这么深,怎么还会跟苏雅欣扯上关系?”
和尚乙叹口气:“什么情啊爱的,都是凡尘俗物。你看顾总这般厉害的人物,不也照样困在里头,抽离不出吗?”
"……
"
我躲在长廊拐角,听得浑身冰凉,脊背阵阵发寒。
顾时序除了苏雅欣,竟还有别的女人?
小和尚说,他修佛是为了那个女人。
原来,当初他说要修佛,根本不是为了给我们的孩子超度。
我们那个刚出生就失去生命的孩子,在他心中,竟然这样一文不值。
我指尖陷进掌心,拼命压着内心的震撼和悲哀。
纵然对顾时序早已没了半分期待,可我总得对自己这二十年的光阴有个交代。
有些事,必须弄清楚。
否则,就算离了婚,我这辈子都像个被蒙在鼓里的傻子,被他玩弄于股掌。
……
中午陪沈老夫人在庙里吃完斋饭,返程的路上,我一直心不在焉,满脑子都是小和尚的对话。
忽然想起他们提到的“精神病医院”,又记起那次在精神心理科撞见顾时序的事。
这么说来,他去那里不是为了自己看病,而是为了那个女人?
眼前像被乌云层层笼罩,我迫切的想弄清楚真相。
后来我托宋今若找了家私人侦探社,让他们跟踪顾时序,直到月底。
小和尚说他每个月都会飞国外看那个女人,这个月风波不断,他一直陪着苏雅欣,想必没机会去。
如今风波渐平,离月底只剩几天,他多半会选这时候动身。
“若是有机会见到那个女人,麻烦取一点她的毛发或指甲样本。酬劳加倍。”
朵朵若不是苏雅欣的女儿,会不会是那个女人的?无论答案是什么,这证据对我的离婚官司,总会有用。
……
第二天,侦探刚接手跟踪,傍晚我就接到了顾时序的电话。
我心头一紧,还以为他发现了端倪。
接起电话,男人低沉的声音传来:“下来,我在你家楼下。”
我皱眉:“有事电话里说。”
他道:“今天是你父母的结婚纪念日,回去吃饭。你要想在今天闹,我也没意见。”
我猛地想起,今天是叶爸叶妈结婚三十周年,这么大的日子,竟被我忘得一干二净。
为了不让父母扫兴,我还是收拾一下,出门了。
上了车,我径自系好安全带,不理他。
他也沉默着,平稳地发动了车子。
半路,他忽然幽幽开口:“为了对付雅欣,你不惜利用沈老太太打压苏家。叶昭昭,你这种下作的手段,只会让我更反感。”
我攥紧手指,看着他凉薄无温的侧脸,只觉得可笑。
他背着苏雅欣藏着另一个女人,骗了我这么多年,如今反倒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我?
我轻笑一声:“你反感,与我何干?”
顾时序脸色沉了沉,似乎不信我真的已经不在乎他的看法。
他握着方向盘的手青筋微显,冷冷道:“再这样下去,我不保证你还能坐稳顾太太的位置。”
到了这一步,他竟还觉得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跟苏雅欣争抢“顾太太”的名头?
“随你怎么想。”我冲他笑了笑,“你什么时候说去办离婚,我随时奉陪,一秒都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