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记者会(2/2)
"你……
"
"耍这种小把戏。
"
"看来你们就是在这儿等着呢,知道自己刚才说了一通空话,现在不敢让我们亲眼看到吧。
"
代表团的人听罢,冷哼一声。
这时,陈兴业主动说道:
"诸位,何裕柱所说的话也是我们304研究所的态度。
第二代计算机至关重要,大家还是留在门外就好。
不过,请放心,我们的测试数据绝无虚假。
作为科研人员,我们有自己的职业操守。
"
对于陈兴业的话,代表团的人并不买账,但他们并未进入实验室,而是站在门外,带着嘲弄的表情,显然期待着304研究所出丑。
尽管他们无法近距离观察第二代计算机的具体结构和细节,但从门外也能看到测试的结果。
"别以为我们会冤枉你们。
既然你们声称有第二代计算机,那按照刚才的速度和那些数据,如果你们的所谓第二代计算机能在一分钟三十秒内完成任务,我们就向你们道歉。
否则,你们制造的笑话可不止我们知道。
"
此言一出,代表团成员纷纷笑了起来。
代表团的人笑是因为他们认为何裕柱即将出丑。
以他们刚才提到的数据来看,别说在兔子国,就是在他们本国,也是难以企及的水平。
此刻,陈兴业召集的记者们都聚集在实验室里,也在关注着何裕柱那边的情况。
若非陈所长开口,他们甚至都想放弃这次采访了。
原本以为会是重大新闻,大家都准备争先报道,谁知研究所竟出了个如此轻率的年轻人。
为了逞一时之快,他现在可能要在国际上出洋相了!
何裕柱对门外的喧闹充耳不闻,只吩咐了几个人将第二代计算机抬进来。
由于早已准备妥当,很快两名研究员便将设备送至实验室。
当第二代计算机出现在众人面前时,陈兴业等人都眼前一亮。
这是他们首次见到这款新品,相比第一代,它不仅更小巧,设计也更加精致,屏幕的弧形边角显得格外舒适。
初看之下,给人留下良好印象,但除陈兴业外,其他高层却面露忧虑,不确定其性能是否能达标。
在这个以“大”
为优的年代,如此小巧的机器能否具备超越上一代的运算能力是个疑问。
而在实验室外等待嘲笑的代表团成员,看到计算机后,目光中的轻蔑更加明显。
在那个科技尚未发达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性能与体积成正比,而眼前的第二代计算机显然缩小了许多,恐怕连第一代的水平都难以达到。
"接通电源,直接运行。”
何裕柱简单下令,随后计时器已经握在手中。
一名刚输入数据的研究员将结果带到计算机旁。
随着何裕柱的一个眼神信号,操作迅速展开。
然而几秒后,实验室陷入一片沉寂,几位高级研究员盯着屏幕上显示的内容,表情凝固,仿佛时间停止。
"这……真的可能吗?”
“我是不是看错了?这么快就完成了计算?”
“这简直和同时输入、同时计算没什么区别。”
在他们眼中,那位同志刚刚输入数据没多久,计算机屏幕上就已经显示出计算结果,前后加起来不过几秒钟!这表现太过震撼,让在场的人呼吸一时间都停止了,目光紧紧锁定在计算机屏幕上。
随着时间推移,门外的代表团成员们的脸色也逐渐起了变化。
原本他们是抱着嘲讽的态度等在外面,准备看笑话的。
然而,当第二代计算机的演示启动后,他们也不禁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当那位操作计算机的同志完成操作,转身看向何裕柱时,何裕柱手中的计时器正好停在了24秒。
刹那间,代表团的成员们全部呆住了!
“二十四秒?”
“这就结束了?”
“我是不是看错了?”
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原本想来看笑话的他们,反而成了被嘲笑的对象。
起初他们还怀疑这台计算机的成绩能否达到一分半,没想到对方连半分钟都不到就完成了任务。
更关键的是,这个速度几乎和人工输入的速度相当!
这意味着,实时输入数据,整个延迟不超过两三秒,就能看到计算结果?
这样的性能,在何裕柱所在的未来时代,甚至算不上是一台普通的手机,但在如今这个时代,简直是降维打击!
在那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的时代,这样的延迟还能称之为延迟吗?
不仅代表团如此,实验室里的陈兴业虽然事先听过何裕柱提到二代计算机的事,但目睹其惊人的运算能力后,仍然目瞪口呆。
至于那些高级研究员们,此刻已经完全说不出话来。
这……真的是我们国家的技术吗?
几乎零延迟,无论是自家阵营还是米利坚和俄罗斯,即便两国现在宣称掌握了这项技术,在未见实证前,也不会轻信。
实验室内的记者反应敏捷,毕竟具备专业素养。
短暂惊讶后,所有摄像机齐刷刷对准第二代计算机及何裕柱。
此时,七嘴八舌的采访围绕何裕柱展开。
实验室外,那些被代表团带来的记者原计划大肆报道某些内容,踩低对手抬高己方,只待最后一击。
然而得知兔子的技术已如此先进时,他们态度突变。
一部分转向关注实验室内,另一部分则带着质疑目光看向代表团,似乎在问:这样的技术,真的能说是抄袭我们的吗?
若技术差距不大,依靠国际话语权与本国实力,指责兔子窃取技术也说得过去。
但如今兔子展示的技术无疑是降维打击,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这时再谈话语权或抄袭,只会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即便他们掌控着全球舆论,一旦涉及此事,也会沦为笑柄。
因为这种情况显而易见,无需多言。
因此,原本准备即时报道的记者们顿时沉默,不再有先前的热情。
代表团成员虽不愿服输,但在确凿的事实面前,也无力反驳。